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熊飘槐 给各位分享注浆验收的标准有哪些规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压喷射注浆施工质量检验(高压喷射注浆施工质量检验标准)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质量检验
1.检验内容
1)固结体的整体性能和均匀性;
2)固结体的有效直径;
3)固结体的垂直度;
4)固结体的强度特性(如桩的轴向压力、水平力、抗酸碱性、抗冻性和抗渗性等);
5)固结体的溶蚀性和耐久性能。
检验标准见表7-8。
喷射质量的检验:
施工前,主要通过现场旋喷试验,了解设计采用的旋喷参数、浆液配方和选用的外加剂材料是否适合,固结体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后,对喷嘴施工质量的鉴定,一般在喷射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告一段落时进行。检查数量应为施工总数的2%~5%,少于20个孔的过程,至少要检验两个点。检验对象应选择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及喷射时有异常现象的固结体。
凡检验不合格者,应在不合格的点位附近进行补喷或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然后再进行质量检验。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的强度较低,28d的强度在1~10MPa间,强度增长速度较慢。检验时间应在喷射注浆后四周进行,以防在固结强度不高时因检验而受到破坏,影响检验的可靠性。
表7-8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2.检验方法
1)开挖检验。待浆液凝固具有一定强度后,即可开挖检查固结体垂直度和固结形状。
2)钻孔取心。在已喷好的固结体中钻取岩心,并将岩心做成标准试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根据工程要求亦可在现场进行钻孔,作压力注水和抽水两种渗透试验,测定其抗渗能力。
3)标准贯入试验。在旋喷固结体的中部可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4)载荷试验。载荷试验分垂直和水平载荷试验两种。载荷试验是检验建筑地基处理质量的良好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虽载荷试验设备筹备较困难,但对重要建筑物仍应作载荷试验为宜。
如何评价销售行业招聘词,两年买车,三年买房的招牌信息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销售这种工作的性质,的确有部分人通过做销售实现买房买车的,销售工作讲究业绩,如果业绩好,公司会给足你薪酬,没有上限。这是同样的公司,做后援部门没有办法做到的,换一句话说也要你为之奋斗才可以的,人脉自身努力公司平台等等缺一不可,难,不是没可能。
钻孔灌注桩后注水泥浆配合比以及注浆施工记录
超前预注浆钻孔要间隔施工,因为判断地层的吸浆和扩散情况,确定浆液种类、浓度和注浆压力,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调整。
注意事项:
在涌水量大、压力高的地段钻孔时,应先设置带闸阀的孔口管;当出现大量涌水时,拔出钻具、关闭孔口管上的闸阀,做好准备后进行注浆;当掌子面围岩破碎时,应先设置止浆墙和孔口管。孔口管埋入止浆墙深度应根据最大注浆压力而定;孔口管应为无缝钢管,直径不宜小于90mm。安装注浆管时,应在注浆管孔口处用胶泥和麻丝缠绕,使之与钻孔孔壁充分挤压塞紧,实现注浆管的止浆与固定。胶泥凝固到有足够强度后方可进行注浆。
分段注浆时,应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注浆终压的要求。
注浆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应包括孔位、孔径、孔深、浆液配合比、注浆压力、注浆量、跑浆、串浆等情况的说明。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分析注浆过程,查看每个孔的注浆压力、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注浆过程中漏浆、跑浆是否严重,从而以浆液注入量估算注浆扩散半径,分析是否与设计相符。
防火门灌浆要求有哪些
防火门灌浆要求门框距四周的墙体不宜过大,并应填充水泥砂浆或岩棉进行封堵,安装双扇门时要保证门扇贴合严密;避免门框离地面距离过大,如形成门槛不利于人员疏散;
不应自制门框,购买防火门扇进行安装,禁止在安装中对成品防火门擅自改造。
安装过程中,考虑到门框的弯曲变形这个问题,要在门框宽度方向用木枋支撑起来,门框下脚埋入地面下20mm,再将门框与墙体上的预埋件焊接。
扩展资料:选购优质防火门
第一招是查外观,优质钢质\防火门焊接牢固,焊点分布均匀;外表面喷涂平整光滑;在规定的位置应有产品标志、质量检验合格标志和质量认证(认可)合格标志。
第二招是对数字,合格产品的外形尺寸应小于等于样品描述中的外形尺寸,门扇厚度应大于等于样品描述中的门扇厚度,门框侧壁宽度应大于等于样品描述中的门框侧壁宽度。
第三招是看封条,合格的钢、木质防火门应设置防火密封条,该密封条应平直、无拱起,并有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
地表注浆加固方面都有哪些规范要求
(一)施工准备控制:
1、施工人员机具准备
挖掘机械、器具到场,并经检验能正常工作;人员到位。
2、现场准备
(1)土方工程应在定位放线后施工。在施工区域内,有碍施工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 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应在施工前妥善处理。
(2)施工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水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弃 土场地,做好施工场地内的临时道路。
3、技术准备控制
(1)施工单位依据拟建建筑物、周围管线构建筑物的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编 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及甲方审批→监理编制控制细则→建设单位审批备案→现场交底(监理、 甲方参加)。
(2)设置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验收的依据 (3)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施工交底工作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1:1.25~1:1.50 一般性黏土 硬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软 1:1.50 或更缓 碎石类土 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 1:0.50~1:1.00 充填砂土 1:1.00~1:1.50
注:
①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②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③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
(二)施工过程控制
1、测量放线
依据规划设计要求的建筑物位置定位,测量放处开挖的上下边线。分层开挖的要放出该 层开挖的底边线。
2、机械开挖
按施工方案确定的开挖顺序进行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要对开挖的位置、标高进行控制, 避免超挖或少挖而引起基地挠动、坡度过大、坡度过小、无操作面等问题的发生。
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 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查。 必须遵循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
3、基坑四周应当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醒目的警示标志,并用有效的挡水和排水设施,防止水沿坑壁流入基坑。
4、雨季施工
(1) 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挖方时并应预留20~30cm 厚 度,待施工垫层前挖除。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2) 雨季施工中应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并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
(3) 雨季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应增备排水设备及 设施,保证水流畅通。在施工场地周围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场内。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应 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
(4) 雨季施工时,应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道路路面应根据需要加铺炉渣、砂砾或其他 防滑材料,必要时应加高加固路基。道路两侧应修好排水沟,在低洼积水处应设置涵管,以 利泄水。
5、 冬季施工
(1) 冬季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 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 0.3m。如基础垫层不能紧跟施工,应将基坑(槽) 复盖,防止 基土结冻。
(2) 破碎冻土采用的机具和方法,应根据土质、冻结深度、机具性能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当冻土层厚度较小时,可采用铲运机、推土机或挖土机直接开挖。当冻土层厚度较大时,可 用松土机、破冻土犁、重锤冲击、劈土锥(楔)或**法破碎。
(3) 冬期开挖土方时,如可能引起临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或其他**设施产生冻 结破坏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4) 在挖方上侧弃置冻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为常温条件下规定的距 离再加上弃土堆的高度。
(5) 冬期施工时,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均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因冻结可能遭受 损坏的机械设备和降低**水位设施等,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6、在整个施工中过程要对边坡及周围建筑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及时发现问题。
五、质量标准: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mm) 检验方法 桩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 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 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 计中心线向两边 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 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 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六、成品保护:
1、施工场地周围应做排水沟,或做成一定排水坡度。
2、边坡坡脚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水渗入。
3、基坑(槽) 的边坡坡度,一定要符合要求。
4、土方不应堆在基坑边缘。材料堆放应距坑沿1m以上的距离。
5、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 3m;马车不小于 2m;起重机不小于 4m;土方堆 放不小于1m,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6、当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较长时,为防止边坡失水松散或地面水冲刷、浸润影响边坡 的稳定,应采用薄膜或砂浆覆盖,或砌石、草袋装土堆压、挂铁丝网抹水泥砂浆等方法保护。
7、坡顶避免堆放超过限额的静载物质,同时避免外力的震动。在基坑(槽)回填并稳定 前要保持对基坑边坡位移及沉降的观测。
8、基坑(槽) 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原土表面不得扰动。
七、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产生原因:
(1) 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 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 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2) 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 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 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 在有地表水、**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 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 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 围内有**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 3~5m;土方开挖 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 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 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 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 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 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 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产生原因:
(1) 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 在**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 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水位,使 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 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 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 容易被扰动。
(2) 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 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 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 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 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 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 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 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 覆盖层。
(3) 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 位的同意。
目前灌浆料到底执行哪个标准?是国家推荐标准还是建材行业标准?
建材标准会比国标严格一些,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是执行国家标准,但是如果施工的单位有要求的话,可能标准要比国标严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