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包采宝 给各位分享唐朝舒州地区叫什么地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的上州,中州,下州分别指哪些州(唐朝 上州)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唐朝的上州,中州,下州分别指哪些州

唐代上、中、下州的划分主要依据人口多少而定,武德年间3万户者为上州;开元十八年规定4万户以上为上州,2.5万户为中州,不满2万户为下州。

唐朝的上州,中州,下州分别指哪些州

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唐太宗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记不住,只好将它们写在屏风上。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由于这一次区划的数目实在太少,南方各区大多过于广袤,到了**天子唐玄宗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将道的数目增加到15个。

唐**创了中国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

扩展资料:

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一带。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

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并占领河陇及湟水地区,而河套地区则仍由天德军与振武军管辖。晚唐大中至咸通年间沙州人张议潮起兵收复河陇地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趁吐蕃内乱,于咸通七年击溃吐蕃,使其**为一百多个部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州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摘要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五百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国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但因资料和遗迹极少,并未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南唐疆域 南唐国的疆域经过两次变动,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南唐昪元元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这一时期,南唐保持原杨吴的疆域。( 见右图 ) 第二个时期,疆界开拓。李璟继位不久,闽、楚发生内乱,南唐有开始作扩展疆土的努力。保大二年(后晋开运元年,公944元年)十二月,南唐将查文徽出兵闽国建州,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攻破建州,汀、泉、漳诸州归附。南唐于建州设永安节度使,又于延平、建浦、富沙三县设剑州。次年,改漳州为南州。闽**后,其土地分入南唐、吴越,南唐疆域扩展至汀、剑、建、泉、南五州。保大五年(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唐兵败福州,泉州将留从效趁机逐走唐军,拥兵在泉、南二州自立。南唐虽于泉州设有清源节度使,而其在当地的统治名存实亡。( 见左图 ) 第三个时期,剩下江南一隅。交泰年间,南唐在淮南败于周,李璟尽献江北土地,南唐从此与中原政权以长江为界,疆土仅剩江南半壁江山,这一疆域维持到南唐**。 疆域地图来源: http://****nantangmeng***/nantang.htm

安庆的地名来历

2.1 城市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地区的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潜山,潜岳)。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今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今安庆又别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 安庆府城古地图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今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作盛唐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今天的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县之地),而沿边多警。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盛唐湾宜城渡之*)为新安庆府”(治址在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6]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唐朝地名有哪些?

1、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及***河套等地。

2、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

3、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4、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5、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6、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7、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淮水以南、以及湖北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

8、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州东北部的地区。

9、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10、岭南: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扩展资料:

1、江南东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

2、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3、黔中道:今贵州全部及其与四川、湖南、广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4、山南东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东为山南东道。

5、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

6、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

7、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

在唐代的行政区划中,不但有唐太宗新开的“道”,还有唐玄宗新开的“府”。最早设府是在713年(开元元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以后,设置和改置的府增多,成为唐朝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单位。综观唐代诸府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诸京都(包括陆续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驻跸之地改置为府,以示不同于常州,如并州改置为太原府,荆州改置为江陵府。

终唐之世,此类府有10个:京兆府(原雍州)、兴德府(原华州)、凤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兴唐府(原陕州)、河中府(原蒲州)、兴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原并州)、江陵府(原荆州)。

二、在内地重要地区置都督府。都督制起自曹魏,当初专理军事,不涉民政;晋始兼任刺史;北周时改都督为总管;627年(唐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兼理军民,都督府始成行政区划之一级。

如扬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710年(景云初年),唐有都督府24,分辖国内各州,惟畿内诸州不隶。但不久即以权重而废。

三、边地置都护府。都护之名起自西汉,当时在西域设有都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唐代长安城的前世今生 你家在唐长安啥地方?

白州是哪个省的地名

***,古称白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属于玉林市。东接陆川县,东南接广东省湛江市,西南依北海市,西邻钦州市,北靠玉林市玉州区。 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属**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