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公孙百翔 给各位分享长征个人资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关于长征的资料150字?(关于长征的资料250字)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有关于长征的资料150字?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由中国***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共约18.6万人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行经15个省份,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牺牲约12万人,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至此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了中国***和工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以上刚好150字
长征歌曲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一号全部资料?
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该火箭共进行两次卫星发射,成功率100%,第二次发射时间是1971年。
《长征》的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为了北上**,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长城。
1935年10月,毛**率领****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长征从哪个省开始的?
**** 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各路**长征路线:1、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3、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藏、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4、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万余里。
扩展资料:**长征的意义:**长征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件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中国***领导的工农**,粉碎了国民*的围追堵截,翻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两年内辗转走过14个省份,终于相继三大主力会师,从此建立了**根据地,使中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北上**总方针,在陕北,我*召开了一系列有历史意义、关系到**全局的会议,像是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等。而且在**危机的关头,*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思想的指导地位。遵义会议也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长征胜利后,中国***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根据地,使**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以陕甘宁**根据地为基点,将**辐射到全国。陕甘宁**根据地建设经验,对全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红七军参加长征时间?
**长征时间和里程1、红七军团(即中国工农****先遣队)于1934年7月6日,由****根据地瑞金出发。2、红六军团于1934年8月7日,由湘赣**根据地遂川横石出发。3、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21日,由****根据地雩都出发。4、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鄂豫皖**根据地罗山何家冲出发。5、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28日,由川陕**根据地苍溪出发。6、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初正式称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湘鄂川黔**根据地桑植刘家坪出发。人们总是习惯地将“长征”与“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同起来,实际上并不确切。分别对三个方面**长征路线进行测算,可知:一、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率领)长征行程为二万余里;二、红四方面军(由***、张国焘、陈昌浩、***等率领)长征行程八千多里;三、红一方面军(由毛**、**、***等率领)行程才是二万五千里。因此,“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提法,只适合于红一方面军,不能概括全部**的长征行程。《长征日记》《长征组歌》的作者肖华、还有长征结束后调到晋察冀第四军分区任五团团政委的肖锋,他们都有记日记的习惯,除他们外还有一些干部也都在长**中记了日记。他们的日记为长征结束后的总结,起到了第一手资料的宝贵作用,而记得最完整最详细的是肖锋的日记。肖锋的日记是记在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一张张碎纸片、纸头上,用针线钉成薄厚不均的一本本。上面的字有铅笔字,也有钢笔字,字迹很少,但内容却一天也不少,所记包括某天某日气候怎样,走到哪里,走了多少路,打了几仗,伤亡多少,消耗多少**,缴获多少*支,经过哪几个村庄。这本弥足珍贵记录了长**中大部分资料的日记,大约在1939年2月整理抄录完毕。正是有了这些日记才推算出长征里程。于是毛**发表讲话时首先提出了**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