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鲁求莲 给各位分享杜威大使的老婆个人资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尝试集作者是谁?(尝试集作品)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尝试集作者是谁?

胡适(1891一196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动之风气。胡适写的《尝试集》虽说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但正如胡适自己所承认的,他的一首首诗就像是一只只被裹了很长时间以后重新放开的脚,那样的脚不大不小,那样的诗则半新不旧,都散发着陈腐气息,他甚至用楚辞体翻译拜伦勋爵的诗

胡适是胡适之吗?

尝试集作者是谁?

是一个人。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研究院院长、中华**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学位最多的人?

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诗人胡适,一辈子拿了36个博士学位,是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获得博士学位最多的人。那么,他这36个博士学位是怎么拿到的呢?
胡适(1891-1962),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今上海浦东。19岁考取清华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同为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后同李大钊、***等接受马克思**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之争”开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其“20年不谈**,20年不干**”的态度。1920年**《努力周报》,1930年**《**评论》,1940年**“**时论社”。期间先后任北大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中国公学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等职。1938~1942年任国民**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任**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和《胡适文存》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以及“多研究问题、少谈些**”的名言。
在上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心目中,胡适真正算得上是一位声震全国、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他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追捧,除了为人谦和,一生涉猎广泛,著述等身,令人叹为观止外,还因为在他一个人的头上竟然戴了36顶博士帽,这不仅堪称“中国第一”,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
就这样,经过一番周折,胡适总算正儿巴经戴上了自己的第一顶博士帽。在耗时10年、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胡博士”后,一顶顶博士帽便接二连三朝着他“飞”了过来。
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在1935年1月5日,他由北平赴香港讲学,香港大学授予其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6年9月,胡适应邀出席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大会,并以“中国的印度化:文化借贷的专题研究”为题发表演讲,会上他接受了哈佛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同年胡适还接受了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这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胡适一下子戴上了4顶荣誉博士的帽子。
1938年9月,正当国内对日抗战硝烟浓浓之际,胡适被国民**任命为驻美全权大使。他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爱国的外交活动,使中国的抗战赢得了美国朝野的普遍同情。伴随着这位“书生大使”日益增长的名气,美国和加拿大的不少大学也纷纷邀请他作演讲、授学位。
1939年6月6日,胡适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毕业生宴会上发表了演讲,并接受了哥大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7天之后胡适又接受了芝加哥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这年胡适因为生病不能远行,还辞去了3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
1940年3月,胡适在一封家信中写道:“去年得了2个荣誉学位,今年可得8个,连同以前的,总共有13个荣誉学位了。”这年6月,胡适连续得到美国8所大学授予的8个荣誉法学博士,形成“博士高峰年”,这8所大学分别是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和宾州大学。至此胡适的荣誉博士头衔已经有13个了。不过,“爱惜羽毛”的胡适也曾对此“自嘲”过。他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4年苦功得来的,13个是白送的。”
是年胡适50岁。他老家安徽绩溪为庆祝这位在海外为国效力的“博士爷”50岁大寿,由县长朱亚云出面,制作了一块“持节宣威”横匾,率乡绅们浩浩荡荡送到上庄村胡氏宗祠悬挂,并将上庄村改名为“胡适村”。
1941年1月20日,胡适前往华盛顿参加罗斯福总统第三次连任的就职典礼。他后来说:“为了这次典礼,我却牺牲了1个荣誉博士的头衔。因为那天正好有个学院邀请演讲,并且赠送我此项头衔,我因贪看罗斯福总统就职而放弃了这个机会。”不过这年胡适还是得到了7个荣誉博士,分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密特勃雷大学和密达伯瑞学院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以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
1942年胡适迎来了自己接受荣誉博土的第二个“高峰期”。这年他一共获得了美国10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其中有2个是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分别是达脱茅期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其余8个均为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第纳逊大学。
自胡适1938年9月就任驻美大使开始,到1942年8月卸职为止,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他总共接受了27个荣誉博士,占到他一生中所领荣誉博士的70%以上。至此胡适已获得博士帽31顶。
胡适接受的最后5个荣誉博士是:1943年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1945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1949年美国柯鲁开特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1950年美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1959年7月,胡适飞赴美国檀香山出席夏威夷大学主办的东西方哲学研讨会,夏威夷大学授予他名誉人文学博士,这也是胡博士一生中接受的最后一个荣誉博士头衔。

为什么胡适的地位越来越高?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1个原因是由于解放以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对胡适的评价过分贬低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对胡适的评价有一个正常客观的历史性回归,从这个角度上看地位确实有一定的提高。公允的说,对于胡适的历史评价,过去受制于**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确实有很多不够公正合理的地方。胡适本人对于****持负面态度,鼓吹杜威的实用**,和***的南京国民**关系又非常密切,种种原因很难让当时**意识非常强烈的社会环境下形成对他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论。改革开放以后,**意识不再那么强化。就事论事的看,胡适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他较为独特的贡献。胡适是白话云运动的开创者,对当代汉语的影响非常大。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呢,又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还是有比较大的贡献的。胡适曾经担任过北大校长,公允的说,在这一阶段对于北大的发展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胡适对于中国近代教育,也是有一定贡献的。这些历史贡献在过去的时候,要么被无视,要么被贬低。现在给予正常评价,自然会使得他的历史地位得到提高。第2个原因是**当中的一种热潮或者错觉。从官方层面上来看,对胡适的评价有所提高,但绝对没有将其提升到和鲁迅等人同一地位。官方目前对于胡适的评价是褒贬皆有,以贬为主。既承认他在学术和教学领域的贡献,同时又对他的一些社会活动和思想理念进行批判。不过**尤其是民间**和部分知识分子小团体内的**当中,胡适的地位提高的非常快。这和当代的历史背景有关。先看民间**。实际上大部分人对于胡适的了解是很粗浅的,很多人都没有看过他的书,也不了解他的思想。只是从网上一些只言片语的内容当中认定他是一个带有自由风骨的近代学者。这种形象认定使得他们把他视为对当代学者的一种讽刺和否定。换句话说,推崇胡适,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对当代的学者失望。再看知识分子小团体**。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和左派知识分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因此曾经发表过不少对于国共两*的**见解。这些**见解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是有些内容迎合了目前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主张,所以他们将其视为自己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先行者。在这样类型的知识分子小团体当中,胡适的地位自然也非常高。最后简单谈一下如何看待胡适这个人。公允的说,胡适的三个身份,教育家,学者和**家,以教育家的身份最为突出。我个人认为他的最主要贡献部分也就在于此。从学术层面上看胡适的水准其实不是特别好。某些人批评他能力一般,靠的是在当时特殊环境下,才博得大名。这种批评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不完全准确。不过总的来说,胡适虽然谈不上顶尖学者,但也可以算是一个准一流学者。**家的身份其实是最失败的。胡适本人书生气比较重,根本不适合从政,但他又热衷于社会活动,**活动。最后在国共两*那里,胡适其实都没有得到特别好的评价,也就反映了他在**上确实是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