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柯光天 给各位分享党员办喜事有什么标准规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党员干部办婚宴的桌数有什么规定(党员干部办酒席桌数)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员干部办婚宴的桌数有什么规定

酒席可以办,到底办多少桌,各地因地制宜,针对*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了不同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限制人数桌数、限制礼金金额、划定操办范围等。

*员干部办婚宴的桌数有什么规定

列举说明: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规范*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

第四条 *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婚宴单方不超过10桌,男女双方合办不超过20桌,不得超标准、超范围操办;

2、《三门县*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若干规定》

第六条 *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严格控制规模:

(一)婚庆宴请男方、女方人数各应控制在200人以内;同时宴请的,总数也应控制在200人以内。

(二)丧事活动严格执行丧葬管理有关规定,宴请人数应控制在200人以内。

3、《广西*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

第七条 *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事,宴请人数累计不超过100人(按10人一桌共10桌);嫁娶双方合办的,宴请人数累计不超过150人(按10人一桌共15桌)。各县(市)可以根据本区域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另行规定宴请规模,但累计人数不超过前款规定人数的150%。

4、《瑞安市*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若干规定(试行)》

第四条 *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事等,要遵守“喜事六严”规定:

(一)严格控制操办规模。婚事宴请单方不超过20桌、200人,餐次为一餐,餐标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桌,提倡不上高档酒水,杜绝豪华婚庆礼仪。

5、伊春市《关于严格规范全市*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

第四条 *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不得明显超过当地居民举办类似事宜的平均标准,严禁铺张浪费,避免在社会上造成**影响。

(一)婚礼宴请人数。原则上城市主城区、县(市)、区(局)、乡(镇)村(林场、所)累计不得超过100人(10桌),婚嫁双方同城同地合办累计不得超过200人(20桌)。

扩展资料:

2017年公务员办酒席规定:

1、关于*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

为严格规范*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和其他喜庆事宜,倡导移风易俗,促进*风廉政建设,根据**和省委关于加强廉洁自律、改进作风、制止奢侈浪费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和其他喜庆事宜。婚礼宴请人数一般不得超过200人(20桌),婚嫁双方同城合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得超过300人(30桌)。葬礼应从严控制规模。

除婚礼、葬礼外,其他喜庆事宜禁止以任何方式邀请和接受亲戚(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以下同)以外人员参加。

第二条不准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和亲戚以外人员的礼金及贵重礼品。

第三条禁止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支付应由本人承担的操办费用。

第四条禁止动用执法执勤等特种车辆,不准违规动用公务用车。婚礼车队和殡葬车队规模不得超过8辆。

第五条不准给亲戚以外操办婚丧和其他喜庆事宜的*和国家工作人员送礼金及贵重礼品。

第六条*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在操办婚礼10个工作日前向本级或者本单位纪检监察机关(机构)报告,说明操办事宜、时间、地点、邀请人数及范围等情况,承诺遵守相关纪律,并于事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遵守承诺情况。操办葬礼的,应于事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实际情况。

各级*委、**、**、政协主要负责人操办婚丧事宜,应向上级纪委报告。

第七条*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第一条至第六条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给予*纪政纪处分。违规收受的礼金及贵重礼品,一律收缴。

第八条对*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制止、查处不力的,依据*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予以问责,并取消单位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第九条本规定所称*和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的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是指*的各级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的基层组织中专职、兼职从事*内事务的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十条本规定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规定》(湘纪发〔2005〕12号)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人民网-*员操办婚丧喜庆不搞“一刀切”

普通*员结婚酒席规定2021?

回答:首先,*员不能形象工程,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不能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影响,或者借机敛财;如果违反了规定,将会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内职务处分;并且如果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籍。因此各位*员在从操办婚礼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不能走形式,讲排场,否则受到处分的就是你自己。廉洁公正一直都是中国***的良好风尚,广大*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法律依据】《中国****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第八条 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群干群关系。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二)虚报工作业绩;  (三)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影响,或者借机敛财;  (四)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  (五)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等利益;(六)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中国***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一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内职务处分;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籍。第九十二条 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内职务或者留*察看处分。

*员红白事规定

法律分析: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倡导节俭办事、厚养薄葬的良好风气,以良好*风促政风带民风,根据《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行“两报告一承诺”的暂行规定》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请遵照执行。

法律依据:《关于严格规范干部、*员操办红白喜事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干部、*员办理红白喜事关系*和**形象,必须严格自律,带头执行《温泉镇推进移风易俗简办红白喜事管理规定(暂行)》,做到节俭、廉洁、文明办事。

第二条 干部、*员办理红白喜事严格执行申报制度。(一)办理红事须于事前申报并填写报告表;办理白喜事来不及事前书面报告的,应先电话口头报告,事后10日内补办书面报告、备案手续。(二)科级领导干部分别向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书面报告并承诺;科级以下干部分别向所在单位、对口纪工委书面报告并承诺;镇直单位负责人、各*(总)支部**、村两委成员向镇纪委书面报告并承诺;各村支部*员向村级红白喜事理事会报告并承诺。(三)报告时应由本人亲自填写报告表,注明操办事宜、时间、地点、邀请范围、宴请人数等,并签订承诺书。

**关于婚丧嫁娶规定

法律分析:关于婚丧嫁娶规定:一是限定人数桌数。二是限定礼金金额。三是限定宾客身份。法律依据:《中国****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第二条 *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遵守以下规定:

(1)严禁大操大办。不准在婚丧喜庆事宜中不顾规模、不顾范围、不顾社会影响,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凡举办筵席的,必须严格控制宴请规模及宴请人数。

(2)严禁变相操办。不准采取事前预请、事后续请、化整为零、分批宴请等方式变相大操大办。

(3)严禁超范围邀请。不准以发请柬、打电话、发短信、打招呼、委托他人通知等各种方式邀请管理或服务对象(亲属除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

(4)严禁借机敛财。不准借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收受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支付凭证等。

(5)严禁**送礼。不准以单位名义参加婚丧喜庆事宜或用**送礼,按照有关规定应该由单位办理的治丧事宜除外。

(6)严禁占用**公物。不准违规使用公车、公物或在有业务往来单位的宾馆、饭店、招待所、食堂等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按照有关规定应该由单位办理的治丧事宜除外。

(7)严禁转嫁摊派。不准利用或变相利用职权、职务上的影响和便利,要求管理和服务对象及其所属单位报销有关费用或承办婚丧喜庆事宜。

(8)严禁公务人员参与操办。*员领导干部不准邀请与举办者本人有直接领导关系的下属单位人员或有工作职责涉及的管理服务对象参加;不准单位工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时间参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按照有关规定应该由单位办理的治丧事宜除外。

(9)严禁未报先办。不准在未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报告的情况下操办婚丧喜庆事宜。

(10)严禁庸俗迷信。不准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搞有损社会公德、有损*和**形象的庸俗活动或封建迷信活动。

*员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中未能按照上述有关规定谢绝和退还的礼金、礼品,应在收到后的 3 个工作日内上交单位*组织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员干部婚礼大操大办给什么处分?

第八十五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内职务处分。
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