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许惜山 给各位分享等保2.0都有哪些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是什么?(信息安全等保三级标准2.0)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是什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是什么?

是指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方便的中重要程度以及风险威胁、安全需求、安全成本等因素,将其划分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并采取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技术、管理措施、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层次化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共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此类信息的信息系统进行层次化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等保 2.0】

等保2.0中的“保”就是“保护”。全名叫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版。可能有点绕,总结下就是:保护互联网数据的一种标准方法体系,里面规定了方方面面。在我们开始讨论等保 2.0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等保1.0。等保1.0 发布已经 10 多年了,如今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等保1.0的初期,企业员工只要有安全管理意识,能开始做等保,开始进行测评就已经发展很不错了;到了一个中期,整体防护,渗透心理测试,合规开始等于网络安全。行业层面的保障得到充分发展,等保险开始逐渐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然后到了1.0后期,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更加注重实质性的安全。主动防御、态势感知、攻防对抗等安全管理手段已经开始流行,云安、大数据、工控安全和移动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占领主要研究趋势。

等保1.0普及了等级保护的概念,强化了安全意识,从单一系统到部门,到行业,再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合规到攻防对抗,从整体上提高了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不断积累人才,为isoinsurance 2.0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

【等保2.0是什么?】

等保2.0全称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是我国企业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领域的基本国策、基本经济制度。分级防护标准在1.0时代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

希望本篇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望采纳~

在等保2.0中等保保护对象包括哪些

在等保2.0中等保保护对象包括网络、信息系统、云平台、物联网、工控系统、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各类技术应用。其中的具体情况如下:

与1.0相比,等保2.0标准内涵更加丰富,除进行1.0时代网络定级及备案审核、等级测评、安全建设整改、自查等规定动作外,还增加了测评活动安全管理、网络服务管理、产品服务采购使用管理、技术维护管理、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管理、数据和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应急处置要求等内容。

扩展资料

等保2.0的相关明细

作为国家网络安全保障最新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等保2.0的工作分为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五个阶段。实施意义主要有三点:

1、合法要求

满足合法合规要求,清晰化责任和工作方法,让安全贯穿全生命周期。

2、体系建设

明确组织整体目标,改变以往单点防御方式,让安全建设更加体系化。

3、等级防护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树立等级化防护思想,合理分配网络安全投资。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等保2.0来了,网络安全将发生哪些变化

等级保护新标准2.0解读

2019年,等保2.0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也正式迈入等保2.0时代。

下面是等保2.0三大核心新标准的介绍:

1、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该项标准是等级保护标准体系的核心,对2008版标准中提出的基本要求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安全通用要求;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提出了安全扩展要求。

2、GB/T25070-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该标准主要对共性安全保护目标提出通用安全设计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指导运营使用单位、网络安全企业、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也可作为网络安**能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依据。

3、GB/T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该标准与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保持一致,主要明确了测评对象、测评判定规则等内容。该标准为安全测评服务机构、等级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及运营使用单位对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测评提供指南。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时参考使用。

此外,从等保1.0到等保2.0,等级保护发生的主要变化有:

1、意义的变化

由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强调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安全法第21条、第31条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都应该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安全保护,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等级保护工作为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国策,并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核心地位。

2、对象的变化

新等保实现了保护对象的全覆盖,更具普适性与指导性,对象扩大了(包括基础网络),通用要求加扩展要求(工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更适应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3、定级的变化

**系统的定级新增了一类受侵害客体: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影响的应定为**。

4、测评标准的变化

测评要求的测评单元中增加了【测评对象】项,进一步明确了测评的对象。测评条件更具适应性但是要求更严格(复测评周期、测评控制项的减少、合规基线上调测评75分以上合格,当然这部分要求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主管单位现行等保标准也有基于现状及预期效果有弹性要求、例如个别地区卫健委要求医院等保初次等保测评合格分数基线为80分,复测评合格分数基线为85分)、某省金融行业等保测评合格分数基线为90分。四级及以上系统复测评周期延长,改为一年为复测评周期,兼顾考虑了实际等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复杂情况,更符合实际工作的场景。

5、定级备案实施方面的变化

等保2.0在定级备案实施也发生了变化,在备案环节原30天内备案的时间缩短为10个工作日。等保2.0的定级,不是自主定级,到**机关定级备案前要新增两个关键环节,确保定级备案的严谨与准确,第一对于定级对象的等级要经过专家评审,第二要经得主管部门审核通过,才能到**机关备案确定最终等级保护对象的级别,整体定级更加严格。新建的第**以上定级对象,通过等级测评后方可投入运行,加强“同步性”原则。

6、其他

从等级保护2.0框架中能够体现“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思想得以升华,等保2.0标准体系相比现行等保标准的安全体系更注重动态防御(变被动防护为主动防护,变静态防护为动态防护,变单点防护为整体防控,变粗放防护为精准防护),强调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审计。等级保护2.0体系中要求应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开展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安全规划、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监督检查、技术检测、安全可控、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经费保障等工作。

等保2.0首次加入了可信计算的相关要求并分级逐级提出可采用可信验证的要求。注意是可采用不是应采用。另外在恶意代码防范方面**系统要求或采用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四级以上恶意代码防范方面要求应采用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

等保2.0新增个人信息保护内容,个人信息安全做为网络安全法的内容在等保要求控制项中也**出现,在当前政务互通、人物互联,个人信息被广泛采集的商业、政务环境下,意指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等级保护2.0国家标准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关于企业数据保护有以下要求: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能力;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能将重要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质期等;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程序和恢复程序等。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正式进入“2.0时代”。等级保护工作的落实有效提升了我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等保2.0的发布,是对除传统信息系统之外的新型网络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有效补充,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目标的基础。【拓展资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等保2.0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发布会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领导主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通报国家标准制定流程改革情况并发布重要国家标准。**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规划咨询部副主任陈广勇对《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任务。通过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发现企业网络和信息系统与国家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到目前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通过安全整改,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降低系统被各种攻击的风险。相较于2007年实施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所确立的等级保护1.0体系,为了适应现阶段网络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要求,2018年**部正式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国家对信息安全技术与网络安全保护迈入2.0时代。据了解,原来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各类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站,保护方法主要是对系统进行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建设整改、监督检查等,在此基础上,等保2.0扩大了保护对象的范围、丰富了保护方法、增加了技术标准。等保2.0将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大型互联网站、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公众服务平台等全部纳入等级保护对象,并将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数据防护、灾难备份、应急处置、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效果评价、综治考核、安全员培训等工作措施全部纳入等级保护制度。有国内专业机构表示,等保2.0国家标准对比等保1.0,在保护范围、法律效力、技术标准、安全体系、定级流程、定级指导等方面均发生变化,信息安全系统改造在即。等保2.0做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定级原则上不低于**”的指导,测评分数的要求由60分提升至75分以上,且第**及以上信息系统每年或每半年就要进行一次测评。国家重点行业将带头加大信息安全产品和咨询服务的持续投入。回顾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曾在等保1.0影响下进入加速发展期,专家预计,等保2.0将继续带动行业大发展,至少打开百亿级以上增量市场空间。

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是什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是指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方便的中重要程度以及风险威胁、安全需求、安全成本等因素,将其划分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并采取相应等级的安全保护技术、管理措施、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制度是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层次化保护是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共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此类信息的信息系统进行层次化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等保 2.0】

等保2.0中的“保”就是“保护”。全名叫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版。可能有点绕,总结下就是:保护互联网数据的一种标准方法体系,里面规定了方方面面。在我们开始讨论等保 2.0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等保1.0。等保1.0 发布已经 10 多年了,如今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等保1.0的初期,企业员工只要有安全管理意识,能开始做等保,开始进行测评就已经发展很不错了;到了一个中期,整体防护,渗透心理测试,合规开始等于网络安全。行业层面的保障得到充分发展,等保险开始逐渐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然后到了1.0后期,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更加注重实质性的安全。主动防御、态势感知、攻防对抗等安全管理手段已经开始流行,云安、大数据、工控安全和移动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占领主要研究趋势。

等保1.0普及了等级保护的概念,强化了安全意识,从单一系统到部门,到行业,再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合规到攻防对抗,从整体上提高了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不断积累人才,为isoinsurance 2.0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

【等保2.0是什么?】

等保2.0全称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制度,是我国企业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领域的基本国策、基本经济制度。分级防护标准在1.0时代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主动防御,从被动防御到安全可信、动态感知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全面审计,实现了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工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象的全覆盖。

希望本篇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