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皇甫飞丝 给各位分享淮河地区什么时候有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汛期?我国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别是什么时间(中国主要河流汛期)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汛期?我国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别是什么时间
江河定期的涨水现象称为汛。汛期是指江河连续涨水的时期。通常有二种涵义:一是指河水自起涨至回落的时期;另一是指河水上涨和回落到某一水位(或流量),须进行防守的时段,即防汛期。
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别为:
(1)珠江:5-7月;
(2)长江:6-9月;
(3)淮河:6-8月;
(4)黄河:7-9月;
(5)海河: 7-8月;
(6)辽河: 7-8月;
(7)松花江: 7-8月。
汛期的一般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
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今年为什么南方一直下雨呢?
因为现在是梅雨季节,以下是一些有关梅雨的资料: 1.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
(1)黄河;长江;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人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淮河全流域大洪水一般由什么形成
一般是由梅雨期长、大范围连续暴雨形成的。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
9月份流域内暴雨减少。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期一般为15-20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水系453亿立方米,沂沭泗水系168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
扩展资料淮河流域5月至8月的汛期3个月通常降雨五六百毫米, 特别是6月、7月,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季节,降雨可持续一二个月。范围之大,可覆盖全流域;丰水年和贫水年交替,降水量平均相差四五倍。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 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淮河
春汛和夏汛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怎样的河流有春汛怎样的河流有夏汛?还有,下垫面是什么?
春汛指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融化,引起河水上涨;夏汛指夏秋季节降水多,或者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引起河水上涨;
所以纬度较高的地区,如我国东北,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山西长治雨季在哪个时间段?几月开始?几月结束?
唉,长治没有雨季。就五月会下几场雨,九月会下几场雨,其它时候寥寥无几了。
高中地理: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的主要原因是…
1,淮河的支流众多,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北岸 2,淮河没有入海口,排水不畅 3,夏季多集中性暴雨,且雨带主要在北岸徘徊,导致各支流同时来水 4,植被覆盖率低,不能有效的涵养水源 5,地势平坦,河床泥沙淤积较为严重
当雨带位于秦岭淮河时江淮地区处于什么时节
当雨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高压的笼罩下形成伏旱。此时气温很高,降水很少。
秦岭——淮河以为的气候比较怎么样
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淮河以南是**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