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滕晓武 给各位分享北京地区窑址有哪些村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通州潞城棚改考古新发现探明古代遗迹370处吗?(通州潞城棚改最新消息)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通州潞城棚改考古新发现探明古代遗迹370处吗?

4月19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文物部门在距路县故城遗址不到1000米处又探明了古代遗迹370处。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D区D-04地块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区域的北部,距离2016年新发现的路县故城遗址约850米,目前正在开展全面考古勘探、发掘工作。该项目用地面积约63万平方米,已完成考古勘探32万平方米,探明各类古代遗迹370处,其中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汉代窑址32座。

通州潞城棚改考古新发现探明古代遗迹370处吗?

为了保证考古工作不影响建设项目进度,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开展。截止到4月18日,已发掘清理完成儿童瓮棺葬2座,汉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时期墓葬2座,汉代窑址13座,出土陶、瓷、铜、玉石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套)。

在发掘完成的窑址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显得尤为独特。在窑室清理过程中,发现窑床有大量烧制完成并摆放整齐的青砖,上下两层交叉摆放,为了更好的烧制,每块青砖间都有一定空隙。青砖的规格与窑址周边多座汉代墓葬用砖规格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该座窑址应为周边修建墓葬提供用砖的烧砖陶窑。半倒焰式马蹄形窑址是北京地区汉代烧砖用的常见窑址形制,这类窑址的窑门一般高度较低,不大适合人的进出,装窑和取出产品似乎另有地方,极有可能就在窑室顶部,在装坯和取出成品时只需将顶部打开,用泥封顶,非常简便。

北京地区汉代发现数量较多,但在窑址内发现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青砖较为少见。该座窑址的发现,可以很直观地展现汉代时期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证明了汉代砖室墓葬与窑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为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从2018年初到现在,本市开展的配合各类建设工程开展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已达47项(勘探40项,发掘7项)。

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是哪几个

中国瓷器的十大名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越窑、汝窑、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和龙泉窑。

官窑

官窑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中国钧窑

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珍品,足见非同一般。

中国定窑

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

越窑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汝窑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吉州古窑

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该窑产品当年曾远销海外,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纷予珍藏。 1982年和平共处1984年,在吉州窑遗址上相继建立“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窑瓷厂”,研制和生产各种仿古瓷,行销国内外。 古窑遗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觉寺塔,塔高25米,六面九层,巍然耸立,与古朴的窑包和仿古园林式厂房交相辉映。

耀州窑

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该窑唐**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后期(金、元)开始衰落,而终于元初。

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800年的烧瓷史。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中国古代有那几大名窑?各种窑的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有八大名窑,分别是: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和建窑。

1、越窑:

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

主要特点:主要生产青瓷。 宋代越窑在胎釉制作上与五代无大异。北宋的造型更加精巧,装饰方法很多,细线划花装饰比较普遍。对周边窑口影响较大。

2、耀州窑: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创烧于唐代,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金末走向衰落。

主要特点:北宋早期,胎青灰色,釉青中闪黄。碗多素面。中期釉色趋于稳定,瓷胎变薄,釉匀,产量大。造型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半刀泥”最具特点。纹饰多为花卉。晚期胎釉造型与中期无异,胎更薄,器形更小,纹饰满,质量提高。金代质量有所下降。

3、龙泉窑: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始烧于五代,一直到清代才败落。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瓷胎胎土致密、玻璃质感强,胎色灰白釉色水青。装饰有细线划花。南宋时发展出白胎青瓷(主流)和黑胎青瓷(紫口铁足为其特征)。

4、定窑:

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经五代、宋金成为庞大的白瓷体系。

主要特点: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器形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发明了覆烧法。

5、磁州窑: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

主要特点:主要生产民窑器,产量大,不乏精品。品种有黑瓷、白瓷、绿瓷、彩绘瓷等。装饰方法主要为剔划花和釉下彩绘,形式多样。

6、钧窑: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创始于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

主要特点:胎质细腻,釉层较厚,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还有红蓝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蚯蚓走泥纹”是其一大特点。

7、景德镇窑: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始烧于五代,至今仍在烧造。

主要特点:不同时期烧造品种不同,但瓷器质量较高。代表为宋代青白瓷,明清青花等。

8、建窑

建窑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

主要特点: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黑瓷为最。器形以碗(盏)最著名。装饰主要是各种窑变,也有其他精美装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八大名窑

北宋窑址在哪

论北宋官窑哥窑及其窑址[日期:2009-03-06]来源:中华汝瓷网

作者:蒙山老张

北宋官窑哥窑及其所生产的瓷器,无论在历史上和现在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来就有官哥不分的学说。北宋官窑哥窑瓷器必须肯定的一点就是:它们首先必须是汝窑瓷器,这是因为北宋官窑哥窑瓷器它们所使用的胎土与汝窑的胎土基本上都是汝州市的胎土,烧造工艺也基本上相同。在这里要特别说明注意北宋二字,只有北宋官窑哥窑瓷器才一定是汝窑器,南宋的官窑哥窑瓷器就不是汝窑器。这是很明显而简单的问题。而北宋汝窑器不一定就是北宋官窑哥窑瓷器,这也是很明显而简单的问题。北宋民汝窑怎么能是北宋官窑瓷器呢?只有北宋的官汝窑才可能是北宋官窑瓷器。这些都是必须在头脑里面牢固树立的概念,必须清清楚楚,不可混淆。只有概念清楚了,才可以对北宋官窑哥窑瓷器进行分析研究。不论是北宋官窑茶叶沫釉还是北宋官窑铁骨大观釉,铁骨哥釉,铁骨汝釉,铜骨鱼子纹铜骨无纹汝瓷它们通常都是北宋汝官窑瓷器,这一点也是必须清楚地牢固树立的概念。
北宋官窑哥窑瓷器有很多器型,很多釉色,很多种开片,都还未被挖掘出来。一些博物馆学者专家所未见地器型,釉色,纹饰可以说民间多的很,当然说多的很也不是无限制的多。只是相对于它们所见过的品种可以说是多的很。例如:淡淡的像鹦鹉脖子上翠绿色的北宋官窑瓷器,一般人就很少见过,其造型有三牲尊,六棱长颈瓶等等。
一位资深的博物馆专家其在文物系统工作了40多年,到处考察挖掘古窑址。他自己曾撰文说:都未曾见过茶叶沫釉北宋官窑器物,这种北宋官窑茶叶沫釉瓷器当然应该属于北宋汝官窑器。而且是北宋宫廷用来祭祀天地社稷**的最重要的礼器。北宋官窑多节琮式瓶单节琮式瓶,一些人恐怕单节琮式瓶是什么样子也未见过,连这个名字恐怕都未曾听说过。实际上,单节琮式瓶就是一个天圆地方罐,应是从红山文化天圆地方玉琮演变而来的一种造型。初看起来这种罐令人琢磨不透是什么东西,实则含有极深刻的文化内涵,非常古朴典雅大气,难得之极。
北宋茶叶沫釉还有很多很多文房用品北宋官窑哥窑瓷器大部分都开有较大的深的冰裂纹片和鳝血纹片,也有的开有梅花纹片,墨纹片和鱼子纹片。这主要是在大艺术家宋徽宗的苛刻要求和指挥下,生动的体现纹饰美,以开片的纹饰来装点瓷器,变败笔为神奇而生产出的具有纹饰美的一批瓷器。宋徽宗所使用的汝官窑瓷器主要追求其釉色美和釉质美。其釉质要似玉非玉而胜似玉,釉色要具有天青色,月白色,粉青色,虾青色,豆青色,鹦鹉绿色的翠绿色等等。总之,所有的汝窑瓷器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颜色。除了要釉色釉质美纹饰美,还要求造型美。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所有瓷器没有北宋徽宗时期造型更美的。北宋哥窑和官窑器真是美的无以复加而绝伦。如果用60倍的体视放大镜观察其胎釉,真是清澈如玉,很少见杂质,连气泡都很难窥见,真是美也非凡,美也非凡。
如此美丽的官窑哥窑,其窑址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其窑址就是汝州文庙窑。在文庙窑发现了汝州新窑器,而汝州新窑器又是宋徽宗自置窑烧造的,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宋徽宗大观年间政和宣和年间烧造汝州新窑器。宋徽宗自置窑烧造的瓷器不是北宋官窑是什么窑?不是汝官窑瓷是什么瓷?谁能给出别的定义和概念?谁能给出其他更新的结论。
希望汝州人和汝州市**,以及广大的汝瓷爱好者,结合现在汝州新开发,真正的找出文庙窑的窑址。挖掘出更多的文庙窑产品器型,以期使我们陶瓷爱好者对汝窑官窑哥窑的认识更提升一步。把北宋官窑哥窑汝窑的历史悬案找清楚,不要再把遗憾留给我们的后人。置此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该大力呼吁:坚决不能把遗憾留给后人,以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负责的精神,坚决把这些历史悬案搞清楚,这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精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