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秦醉翠 给各位分享大同地区木结构房子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木结构建筑有那些?(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木结构建筑有那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木结构建筑有那些?
1、唐代忻州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距东冶镇35公里。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2、唐代五台山佛光寺
中国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
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
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
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
3、辽代蓟县独乐寺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
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
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
独乐寺为国家AAAA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人民**批准的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4、辽代华严寺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
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
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大殿、观音阁、山门、钟楼等殿堂。
后省学、慈慧法师又广植花木,征集藏经,使华严寺得到恢复,但规模已逊于辽代。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视。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1308一1311年),慧明法师主持重修,大殿、方丈、厨房、堂寮都修缮一新,并新建浴室、药房及房屋数百间。元末战乱,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
明初,寺院被没收为官产。明宣德(1426一1435年)、景泰(1450一1456年)年间,又重新作为佛教寺庙并予以重修。明中叶以后,华严寺分为上、下二寺。
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华严寺又遭战火,只有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清朝时,其余殿堂又陆续予以重修,但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了。清朝末年,华严寺千疮百孔,一片荒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十分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上、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古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是
是五台山佛光寺。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1937年 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1949年后,**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国木结构房屋顶五种样式
我国古代的屋顶的形式主要分为:硬山、悬山、歇山、攒尖、庑殿五种。
还有扇面顶、万字顶、勾连搭顶、穹窿顶、盔顶、盝顶、十字脊顶等特殊的形式。
应县木塔是什么结构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今绝无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楼式纯木结构塔,全塔高67.3米,比有名的北京白塔还要高16.4米。塔身共分五层六檐,如果加上内里四层暗层,也可以算是九层。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古人解决建筑问题的技术之高,连现代人也觉得不可思议。如塔底层回廊外檐由24根木柱支撑,在静止时下层每根柱负荷120吨,可是柱下石础根本没有巢臼,木柱断面直接平立于石础之上。据说有好奇者,曾经用两手执一根细绳,把它从石础和木柱间横过。所以,民间就有24根木柱轮流间歇的传说。全塔装有木质楼梯,可逐级攀登至各层,每登上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景观。在第三层的一副银槛联写得好:‘放眼欲穷千里目,抠衣试上六层来’;三层外槽东面西侧木联上书:‘俯瞩桑乾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道出了周围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川林木景色。 最特别的是,这座塔内供奉的佛像非常大,造像技艺很高。第一层的释迦牟尼佛像,高达11公尺,在塔内仰望,更觉雄伟无比。周围是金刚、天王、弟子、供养人的壁画,笔法细腻传神,为辽代特有的绘画风格。 第二层由于八面来光,豁然开朗,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协从排列,姿态生动。第三、四、五层也都供有佛像的菩萨像,层层的造像不同,构筑各异。这座佛塔在中国的无数宝塔中,无论建筑技术、内部装饰和造像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什么?
我国现存最早的大件木结构古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
其次,是五台山佛光寺,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比南禅寺要晚七十年。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南禅寺坐北朝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高0.7米的佛坛。坛上有唐代彩塑17尊,神态自然,衣纹流畅,为唐塑珍品。大殿两侧有明清时建的菩萨殿、龙王殿和山门。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屋顶: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色彩: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3、衬托性建筑: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扩展资料: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
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建筑
木屋别墅有哪些分类
大致分为“轻型木屋”、“原木木屋”和“重型木屋”这三种,风格有很多种,欧式,美式和榫卯结构等。
美式木屋别墅主要结构是木框结构,也是现在为止最流行的一种结构,在北美这种建筑的历史甚至已经超过百年了,
欧式木屋别墅大多采用纯天然原木建造而成,因为地势和气候原因,欧洲地区大都气候寒冷,木屋建造时使用的没有经过切割的木材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性能,对于这些地区的风寒起到非常好的抵御作用。
榫卯结构木别墅这种别墅还有另外一种称谓—— 重型别墅,中国现在大部分木别墅就是采用的榫卯结构
中国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是什么?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是中国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