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沈华仞 给各位分享雍正设什么管理西南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时(明朝时期的中国地图)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明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
设置卫所制度,任命土司,宣尉司管辖。
明朝建立后,总结了历代羁縻统治的经验和元代土官制度的情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健全的“土司制度”,这是明朝对于处于农*制、*隶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统治形式。具体方式是在府、县流官管辖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抚司和长官司等地方行政机构,委派当地民族头人担任这些机构的长官,称土司。
改土归流是清朝雍正时的事,
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 央对西南地区的统 治。
中国历史上怎样管理西南地区的?最好分朝代回答>非常谢谢了>
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各族聚居,名号繁杂,《新唐书·两爨蛮传》所谓“群蛮种类,多不可记”,确是实在的情形。汉族进入云南,设置若干居住点,开始传播先进的文化。战国时,楚将庄 率兵略地到滇池,建立滇国,子孙相继称王。苴兰城(昆明市附近)相传是庄 所筑。秦时常頞(音案àn)开辟五尺宽的道路,从蜀通到滇(诸葛亮始加宽路面)。公元前一○九年,汉武帝遣将军郭昌灭滇国,置益州郡。东汉增置永昌郡(治不韦,云南保山县北)。诸葛亮平定南方,又增置兴古(云南马龙县)、云南(云南祥云县)二郡。此后各朝陆续增置州县,扩大统治权,对非汉族的居民,都是采取诸葛亮“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施政方针,也就是“因其故俗,羁縻勿绝”,以求相安无事。固然,某些族和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提高,但更多的族依旧是落后,甚至是非常落后。
西汉时朝廷曾出使过西南地区留下了“夜郎自大”的成语。
三国中的蜀国,诸葛亮曾经带兵南征。
唐朝时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宋代大理向宋进贡。
明朝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明成祖时期部分地区实行过改土归流。
清朝在西南地区全面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制度。
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了什么机构
军机处。
作为改革君主的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许多措施,如惩治**,整肃吏治,清查仓库,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秘密立储等。其中,建立了一项前无古人的重要机构——军机处。
军机处有官无吏,收发文件,登记档案,都由军机章京处理。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太监不得在侧。他们办事的值房,严密防范,即使是诸王大臣,没有皇帝“特旨”也不准到军机处值房。值房的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扩展资料:
军机处设首席军机大臣一人,军机大臣一般5至7人,少时2人,多时9人。召见时,首席军机大臣以后,不分满汉,而按入值时序为先后。
据《清代职官年表》统计,清朝军机大臣,共有147名,其中满63人,蒙古11人,汉73人。在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等中挑选。下设军机章京,规定满员16人、汉员20人,共36人,不设书吏等具体办事人员,以保证办事的机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强化皇权的军机处
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的?有什么意义
1、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至此清廷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稳定了统治权,从此之后,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2、遏制了沙俄在东北的扩张,签订了**尼布楚条约;1685年,康熙派军**雅克萨,**侵略军投降。1686年,清军再次**雅克萨城,俄军伤亡惨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谋破产。
3、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抚讨并用镇-压了苗疆起-义,之后免除苗赋、尊重苗俗、实行屯田、慎选苗疆守令,减少了苗民的抵触情绪,使得贵州苗族地区基本上平定下来。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最终占领大小金川。此后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
意义:维护了祖国统一、反对了民-族**,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
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我国的**和地方的审判机构如何设置
最高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县人民法院
清雍正为防止土司叛乱,1726-1731年间实行了什么制度
应该是改土归流
清朝**为什么要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西南少数民族叛乱,从明朝一直闹,几乎每年都闹,由于山高皇帝远,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不高,每年朝廷收税时,总是不想交的,而不交又是不行的,这些人也不把叛乱当回事,所以双方都喜欢用刀*说话,所以西南叛乱有常态化、规律化的特点,明朝一直很头痛;
清朝前期也一样,但是雍正用了一招釜底抽薪,那就是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就是削除原来土司(部落首领)的领导权,改由朝廷派官,这些官员定期调动,就是“流官”。
这样西南自然要闹,闹就要打,乾隆时一通打,彻底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