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令狐语玉 给各位分享作业标准化操作流程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作业标准化的三大要素(作业标准化的三要素包含)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作业标准化的三大要素

标准化作业三要素是什么呢?
1.
节拍时间;
是指应该用多长的时间、即几分几秒生产一个或一件产品的目标时间值(即是客户慈禧太后的需求多长时间)。它是由市场销售情况决定的,与生产线的实际加工时间、设备能力、作业人数无关。是单件流中的概念,
是“按客户(慈禧太后)需求的速度生产产品”

实际生产示例:每天平均作业时间
8小时/480分,其中休息20分,实际作业时间460分,每天所需数量:
460件/天;
则生产节拍(t.t)
=460分/460件=
1分/件
2.
作业顺序;
指作业者(大太监)能够效率最好地生产合格品(满足慈禧太后需求的物品)的生产作业顺序(慈禧太后的日常习惯),它是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业顺序并非物流顺序,必须符合生产线运行的规律(慈禧的需求),避免因操作者(大太监)不遵守作业顺序而造成事故。
3.
标准手持;
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动作作业而在工序内(慈禧太后喝茶,需备好茶壶,以备续杯,喝好后抽水烟,水烟要有提前准备)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
实际生产示例:用相同的顺序、能够进行反复作业、制作最少数量的工程内的中间品,保证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

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如何实施?

作业标准化的三大要素

(1)做必要的标准化

首先确认实行标准化的项目,企业没有必要对所有的项目都实行标准化。在对某个项目进行标准化前,需要确认这项标准化是不是重要的。如果没有标准化就会导致混乱,则必须进行标准化;反之则不必。

(2)做标准的制定

选定了要进行标准化的目标,下一个步骤就是做出标准。作业的标准由以下几个项目构成:

①制定履历:制定时要记入制定日期,修订时记入修订原因、修订内容和修订日期;

②制定目的:记入为何要制定该标准;

③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的部门、场所、时间。

在现场管理活动中,各种形式的标准化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不管什么形式的标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更加规范的执行任务。

(3)标准的执行

①正确的执行标准。如果没有付诸实施,再完美的标准对企业也不会有帮助。为了使已制定的标准彻底的贯彻下去,企业需要让员工明白这样一个思想:作业指导书是自己进行操作的最高指示,它高于任何人(包括总经理)的口头指示。

②在标准执行中寻找问题。随着实际条件的改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标准中规定的作业方法可能变得与实际不适合。这就要求操作者抱着发现问题的心态去执行标准,在永不间断的发现问题、修订标准的循环中去完善标准。

③发现标准有问题时的做法。如果员工发现标准有问题或有更好的操作方法,不要自作主张,应按规定步骤去做。首先,将情况上报;其次,确定员工的提议是好的方法,修订标准;再次,根据标准改变操作;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