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段安真 给各位分享什么是化学误差标准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减少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化学实验如何减小误差)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减少化学实验中的误差
多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更纯的药品
不要出现错误操作
读数的时候多次取平均
用更精密的分析方法
化学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公式是什么?
绝对误差=实验值-理论值
相对误差=100%*绝对误差/理论值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
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中测得值与真实值之前的差值。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按性质和来源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由某些固定的原因产生的分析误差叫系统误差,其显著特点是朝一个方向偏离。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试剂不纯,仪器不准,分析方法不妥,操作技术较差。由某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叫随机误差或偶然误差。实验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都会产生随机误差。消除过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对照试验,空白实验,校准仪器,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测量误差。过失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者的疏忽所造成一种误差,其所得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请详解标准偏差
偏差是用来衡量精密度的值。可用绝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是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之差
2、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表明一批(三次以上)测定值与测定平均值的符合程度,常用这两个值来表示精密度
平均偏差:假设有n个数据,每个值与平均值的差的绝对值之和,再除以n。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除以平均值,再乘以100%
3、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s)又称均方根偏差,当测定次数较多(n>5)时,可用这两个值来表示精密度。
当n<20时,标准偏差(s),先求每个数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和,除以n-1,再开根号。
标准偏差不仅是一批测量值中各次测定值的函数,而且对一批测量值中较大偏差感觉比较灵敏,比平均偏差更能说明
数据的分散程度。
相对标准偏差(rsd)又称变异系数(cv)表示单次测定标准偏差对测定平均值的相对值,用百分率表示。
标准偏差(s)除以平均值,再乘以100%
具体看《分析化学》,前面就有详解,随便哪个出版社都可以。
化学分析中误差有哪几类?能不能举出例子
1、系统误差——可测误差
特性:重复出现、恒定不变(一定条件下)、单向性、大小可测出并校正,故有称为可定误差。可以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等办法加以校正。
a.方法误差:是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
如: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应发生;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等。b.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
如:量器(容量平、滴定管等)和仪表刻度不准。
c.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d.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如滴定管读数总是偏高或偏低。
2、随机误差——不可测误差
它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
如:测定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以其性能的微小变化等。
特性:有时正、有时负,有时大、有时小,难控制(方向大小不固定,似无规律)
但在消除系统误差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则可发现其分布也是服从一定规律(统计学正态分布),可用统计学方法来处理。
公差表示方法
首先你的第一个问题公差有两种可能:第一种:50+0.1/+0.05第二种:50+0.1/-0.05,(根据实际情况第二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你说的不清楚,所以我就写了两种,还有那不叫上公差和下公差,那叫上偏差和下偏差);
第二个问题:Φ20.5±0.02;
第三个问题:25.9+0.03/-0.02;
螺纹有五大要素:公称直径(大径),螺距(或导程),牙型,线数,旋向;
大学分析化学,标准偏差为什么是n-1?而不是n
s是n-1, σ是n
化学分析中误差有哪几类?能不能举出例子?
1)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因素造成的,是可测误差,容易发现,通过校准仪器、空白分析、分析方法校准可以消除。
如:砝码不准、滴定管刻度不准、蒸馏水中含被测物质、测定方法等易产生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因素造成的,不可测,不容易发现。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多次重复测定,用合理的方法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如:环境温度、大气压的变化,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等易产生偶然误差。
3)操作误差:是由操作人员造成的,应该加强操作规范,尽量克服。如:滴定终点颜色判断的偏浅或偏深、重量法沉淀的过滤和洗涤操作不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