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穆若凡 给各位分享冕宁有哪些地区组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冕宁总共有哪些乡镇(冕宁总共有哪些乡镇和村)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冕宁总共有哪些乡镇
冕宁县辖6个镇(城厢、泸沽、复兴、大桥、漫水湾、沙坝)、31个乡(回坪、回龙、哈哈、森荣、林里、石龙、铁厂、河边、河里、冶勒、拖乌、彝海、曹古、惠安、后山、宏模、先锋、泽远、里庄、金林、腊窝、马头、窝堡、联合、锦屏、南河、青纳、棉沙、麦地沟、新兴、健美)、1个民族乡(和爱藏族)。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四川冕宁县属于哪个市
四川冕宁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冕宁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依小相岭与越西、喜德两县毗邻,南与西昌、盐源两县(市)接壤,西隔雅砻江、牦牛山北段山脊与木里、九龙两县交界,北至菩萨岗与石棉县相连。总面积4420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冕宁县下辖16个镇、22个乡。冕宁县人民**驻城厢镇。
扩展资料
截至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辖17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分别是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驻西昌市三岔口南路55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冕宁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山彝族自治州
西昌管辖的县有哪些
截至2019年8月,西昌管辖范围内没有县。
西昌市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城镇人口41万,建成区面积37 平方公里。这是一座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西昌市人民**驻西昌市大水井12号,现下辖北城、西城、东城、长安、新村、长宁6个街道;马道、礼州、安宁、川兴、黄联关、佑君、太和、安哈8个镇;
西郊、高枧、小庙、月华、兴胜、琅环、西乡、樟木箐、大兴、海南、经久、西溪、黄水、中坝、阿七、四合、民胜、响水、开元、大箐、洛古波、荞地、磨盘、巴汝、银厂、白马、马鞍山、裕隆回族、高草回族29个乡。
扩展资料:
西昌市的建制沿革:
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但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禹贡》记载西昌属于梁州,为西南夷占据,汉初为邛都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晋置越嶲郡,治会无县(今会理县)。南朝宋还治邛都。南朝齐时为越嶲獠郡。邛都县名历经东汉、三国和魏晋,历时300余年。
北周天和三年(568),西昌置严州。
隋开皇六年(586),将严州改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嶲州。大业初年(605),改为越嶲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嶲州,治越嶲县(今越西县)。武德三年(620),置总管府,不久改为中都督府,总管羁縻16州。天宝初年(742),改为越嶲郡。至德初年(756),西昌被南诏占领,不久又被吐蕃占领。乾元初年(758),复为嶲州。
贞元四年(788),唐朝收复西昌。太和六年(832),嶲州徙治台登县(今冕宁县)。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西昌被南诏占领,南诏设建昌府。宋时,大理国袭其建制。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建昌路,以罗罗斯宣慰司总之,隶四川行省,不久改隶云南。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改建昌路为建昌府,属云南行省。洪武二十五年(1392)废府,设军民指挥使司,领守御所四。西昌市境内有守御礼州后千户所、中千户所、打冲河中千户所和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建昌卫,属四川行都司。
清雍正六年(1728),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
中华**时期,初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旋又裁府复置西昌县。**28年(1939),国民**在西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辕,西康省**在此建立宁属屯垦委员会负责治理宁属各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然西昌仍为国民**军盘据,次年1月1日,国民*政权在昌另组“西康省**”,妄图阻止解放西昌。
1950年3月27日凌晨,中国人民***入城,西昌解放。4月,西昌县人民**成立。12月,西康省西昌专区专员公署成立,西昌县归西昌专署管辖。
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西昌县改属四川省西昌专署管辖。1968年,西昌地区成立**委员会,西昌县归西昌地区革委会领导。
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制,西昌县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979年凉山州人民**由昭觉县迁驻西昌县。同年,国务院批准以原西昌县城关镇、西郊、小庙、高枧、马道公社及喜德县之四合公社为辖区设置西昌市,1980年1月1日,正式成立西昌市。西昌市、西昌县并存。
1986年7月,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时西昌县所辖区、乡(镇)全归市辖。
参考资料来源:西昌市人民**—行政区划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王莽篡汉后,始建国元年(9)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15)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东汉建武元年(25)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35)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221)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延熙元年(238)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242)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273)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338),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565),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为加强**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586)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嶲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唐武德元年(618),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源、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626)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628),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贞观八年(634)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675)置会川县。武后大足元年(701)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716)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吐蕃、南绍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贞元十三年(797),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800)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至大和六年(832),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绍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相雄长。大的民族部落有落兰、沙麻、阿都、屈、赤页缝、巴翠、绛、如库、勿邓、两林、丰琶、门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带为马湖部。重要城镇有笼麽、**、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元宪宗五年(1255),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元宪宗九年(1259),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至元十年(1273)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至元十七年(1284)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以亻鹿鹿部置普乐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至元十三年(1276)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明洪武四年(1371),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撤金县,二十四年(1391)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永乐元年(1403)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万历三年(1575)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清顺治五年(1648),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1662)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康熙十二年(1673),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收复建昌诸卫。雍正六年(1728),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清宣统二年(1910),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秦汉时期,**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称宁属。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个自治县)。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2004年,全州共有9个街道、75个镇、524个乡、13个民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