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公孙俊丹 给各位分享仪器总线技术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常见总线的标准是什么?(常见的总线标准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常见总线的标准是什么?
a、PC总线--标准的总线IBMPC/-XT 20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 IBMPC-AT总线,EISA 16位;
b、IPI--Intelligent Peripheral Interface 智能外围接口;
c、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
d、PCI 总线(peripheral componet Interconnect)
何谓标准:
a、机械结构、尺寸、引脚的分布位置;
b、数据线、地址线的宽度,传送规模;
c、总线主设备数;
d、定时控制方式,同步,异步,半同步。
目前工业控制和计算机中常见的总线标准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最多的当然是PCI总线及PCI-E总线。支持芯片多,软件开发容易。
我不太明白你说的“工业控制和计算机”是分别指工业控制和计算机,还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
工业计算机中最常见的总线依然是PCI和PCI-E,因为软件移植方便。
其他的还有CPCI(电气标准和PCI移植,增加热插拔及加固)。ATCA,专为电信定义的总线,带宽最高到40G,高可靠,可管理。MTCA,简化版ATCA总线。VME及VPX,**总线。
常见总线的标准是什么?
a、PC总线--标准的总线IBMPC/-XT 20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 IBMPC-AT总线,EISA 16位;
b、IPI--Intelligent Peripheral Interface 智能外围接口;
c、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
d、PCI 总线(peripheral componet Interconnect)
何谓标准:
a、机械结构、尺寸、引脚的分布位置;
b、数据线、地址线的宽度,传送规模;
c、总线主设备数;
d、定时控制方式,同步,异步,半同步。
数据总线
1数据总线 数字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地址信息、控制信息,因此,系统总线包含有三种不同功能的总线,即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
数据总线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即他既可以把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数据传送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指令代码或状态信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控制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 2在实模式下,寻址一个内存地址主要是使用段和偏移值,段值被存放在段寄存器中(如ds),并且段的长度被固定为64KB。段内偏移地址存放在任意一个可用于寻址的寄存器中(如si)。因此,根据段寄存器和偏移寄存器中的值,就可以算出实际指向的内存地址
总线有哪些主要技术参数??
分析:
内存的各种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内存容量、脚数、速度等。其中内存容量是用户最关心的一个指标,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1 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是指存放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的多少。内存容量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是除CPU之外能表明计算机档次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主流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一般为128MB、256MB和512MB。
2 数据带宽
数据带宽是指内存一次输出/输入的数据量,是衡量内存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PC100的SDRAM在额定频率(100MHz)下工作时,其峰值传输率可以达到800MBps;工作在133MHz的情况下,其峰值的传输率已经达到了1.06GBps,这一速度比PC100提高了200MBps。在实际应用中,其性能提高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对于DDR而言,由于在同一个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传输数据,所以工作在133MHz时,它的实际传输率可以达到2.1GBps。
计算内存带宽的公式也很简单:内存带宽总量(Mbytes)=最大时钟速频率(MHz)×总线宽度(bits)×每时钟数据段数量/8。
3 ECC校验
为了防止内存中的数据发生错误,需要对字节中的数据位进行奇偶校验。奇偶校验对于保证数据的正确读写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数据量非常大的计算中。标准型的内存条有的有校验位,有的没有;非标准的内存条均有奇偶校验位。
ECC是Error Correction Coding或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的缩写,代表具有自动纠错功能的内存,可以纠正一位二进制数的错误。ECC内存也是在原来的数据位上外加位来实现的。当数据的位数增加一倍,Parity也增加一倍,而ECC只需增加一位,当数据为64位时所用的ECC只需增加一位,当数据为64位时所用的ECC和Parity位数相同。
4 tCK
tCK(TCLK)指系统时钟周期,表示SDRAM所能运行的最大频率。数字越小说明SDRAM芯片所能运行的频率越高。对于一片普通的PC-100 SRDAM来说,其芯片上的标识-100表示它的运行时钟周期为10ns,即可以在100MHz的外频下正常工作。大多数内存标号的尾数表示的就是tCK周期。P133标准要求tCK不大于7.5ns。
5 tAC
tAC(Access Time from CLK)是最大CAS延迟时的最大数输入时钟。PC100规范要求在CL=3时,tAC不大于6ns。某些内存标号的位数表示这个值。目前大多数SDRAM芯片的存取时间为5、6、7、8或10ns。这不同于系统时钟周期,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6 CL
CL(CAS Latency)为CAS的延迟时间,是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也是在一定频率下衡量支持不同规范的内存的重要标志之一。如现在大多数的SDRAM都能运行在CAS Latency=2或3的模式下,也就是说这时它们读取数据的延迟时间可以是2个时钟周期也可以是3个时钟周期。在SDRAM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将这个特性写入SDRAM的EEPROM中,在开机时主板的BIOS就会检查此项内容,并以CL=2这一默认模式运行。
对于PC100内存来说,就是要求当CL=3时,tCK的数值要小于10ns,tAC要小于6ns。至于为什么强调是CL=3的时候,这是因为对于同一个内存条当设置成不同的CL数值时,tCK的值可能是不相同的,当然tAC的值也是不太可能相同的。总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为:总延迟时间=系统时钟周期+存储时间,如某PC100内存的存取时间为6ns,假设CL模式数为2即CL=2,则总延迟时间=10ns×2+6ns=26ns,这就是评价内存性能高低的重要数值。对于将PC100、PC133内存只使用在66MHz或100MHz总线下的用户,强烈建议将CL的数值设置为2,这样你的内存无疑会有更好的性能。
7 行地址***(CAS)
行地址***(CAS)可能是最能决定内存模块对数据请求进行响应的因素之一了。通常把行地址***叫做CAS延迟,一般来说,在SDR SDRAM中,可以设定为2或者3(当然是根据自己内存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DDR内存来说,一般常用的设定为2或者2.5。
内存中最基本的存储单元就是柱面,而这些柱面通过行和列的排列组成了一个矩阵,每个行和列的坐标集就代表了一个惟一的地址。所以内存在存取数据的时候是根据行和列的地址集来进行数据搜索的。
8 寻址到可用(Trp)/GAS到RAS(CMD)
相对而言,Trp以及CMD时间并没有CAS时间那么重要,但是也足以影响内存的性能。一般这里的设置值为3(时钟循环),如果把这个值改小为2,就可以提升一点内存性能。
9 列地址***(RAS)/其他延迟
内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零部件,可以这么说,计算机内部工作过程最复杂的就是存储器了。但是幸好这些烦琐的工作对于我们这些最终用户来说是透明的,而我们平时用来判断内存性能、质量好坏的这些参数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在此必须提及RAS延迟和另外两个延迟。RAS通常为6个始终循环,但是实际上在超频中可以将它修改为5。
10 SPD(串的存在探测)
SPD是1个8针的SOIC封装256字节的EEPROM芯片。型号多为24LC01B,一般处于内存条正面的右侧,里面记录了诸如内存的速度、容量、电压与行、列地址带宽等参数信息。当开机时,计算机的BIOS将自动读取SPD中记录的信息,如果没有SPD,就容易出现死机或致命错误的现象。
11 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错误检查和纠正。与奇偶校验类似,它不但能检测到错误的地方,还可以纠正绝大多数错误。它也是在原来的数据位上外加位来实现的,这些额外的位是用来重建错误数据的。只有经过内存的纠错后,计算机操作指令才可以继续执行。
12 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s)
双边接触内存模组。也就是说这种类型接口内存的插板两边都有数据接口触片,这种接口模式的内存广泛应用于现在的计算机中,通常为84针。由于是双边的,共有84×2=168线接触,所以人们常把这种内存称为168线内存。
13 SIMM (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s)
单边接触内存模组,是5x86及其较早的PC中常采用的内存接口方式。在486以前,多采用30针的SIMM接口,而在Pentium中更多的是72针的SIMM接口,或者与DIMM接口类型并存。人们通常把72线的SIMM类型内存模组直接称为72线内存
常见总线的标准是什么?
a、PC总线--标准的总线IBMPC/-XT 20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 IBMPC-AT总线,EISA 16位;
b、IPI--Intelligent Peripheral Interface 智能外围接口;
c、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
d、PCI 总线(peripheral componet Interconnect)
何谓标准:
a、机械结构、尺寸、引脚的分布位置;
b、数据线、地址线的宽度,传送规模;
c、总线主设备数;
d、定时控制方式,同步,异步,半同步。
虚拟示波器的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VI)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帮助您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标准的软硬件平台能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这也正是NI近30年来始终引领测试测量行业发展趋势的原因所在。只有同时拥有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这四大优势。
仪器仪表 为什么要标准化
仪器仪表没有很强硬的标准。但是你要满足电器安全的要求(国家强制性的),工艺现场的需求就需要电气标准,比如电磁兼容、安全绝缘之类的。产品的术语要别人能看懂,你也需要使用标准的代号、语言(通用标准)。你肯定想自己的产品能替换别人的产品吧,那你的输入输出、连接也需要使用标准的接口类型。所以无论你做什么产品都需要标准化。更重要的,产品质量要稳定、一致性好,你没有标准怎么生产?你总要有个技术规范吧,这个也是标准啊!
微型计算机内有哪三种外部总线?
您好,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一般有三种总线,即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总线按功能和规范可分为五大类型:数据总线(Data Bus):在CPU与RAM之间来回传送需要处理或是需要储存的数据。地址总线(Address Bus):用来指定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之中储存的数据的地址。控制总线(Control Bus):将微处理器控制单元(Control Unit)的信号,传送到周边设备。扩展总线(Expansion Bus):外部设备和计算机主机进行数据通信的总线,例如ISA总线,PCI总线。局部总线(Local Bus):取代更高速数据传输的扩展总线。【摘要】
微型计算机内有哪三种外部总线?【提问】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回答】
您好,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一般有三种总线,即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
总线按功能和规范可分为五大类型:
数据总线(Data Bus):在CPU与RAM之间来回传送需要处理或是需要储存的数据。
地址总线(Address Bus):用来指定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之中储存的数据的地址。
控制总线(Control Bus):将微处理器控制单元(Control Unit)的信号,传送到周边设备。
扩展总线(Expansion Bus):外部设备和计算机主机进行数据通信的总线,例如ISA总线,PCI总线。
局部总线(Local Bus):取代更高速数据传输的扩展总线。【回答】
您好,您这边还有什么需要咨询的都可以详细描述出来哦~【回答】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回答】
【提问】
您好,这边建议您参考我上述的内容哦【回答】
换题了【提问】
【提问】
【提问】
【提问】
【提问】
什么是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使自控设备与系统步入了信息网络的行列,为其应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一对双绞线上可挂接多个控制设备, 便于节省安装费用; 节省维护开销;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系统集成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