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王逸雄 给各位分享输纸故障检测内容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雕刻机常见故障有哪些?(雕刻机常见故障有哪些现象)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雕刻机常见故障有哪些?
1、主轴电机短路、坏轴承、断转子、转子滑丝等2、限位开关和限位开关线易坏3、Z轴608轴承容易坏和联轴器拉开经常导致Z轴扎刀或者深浅不一 4、水泵容易响或不出水5、圆规半年以后容易出现滑痕6、Z轴丝杠时间长了会出现走动噪音大,上下走的时候经常卡7、Z轴和Y轴防尘不好土太多8、X轴和Y轴的丝杠螺母容易掉,机器顶丝容易松9、变频器容易短路,步进电机容易不转,断轴、上下有间隙 使用雕刻机应该注意安全用电10、雕刻机电脑信号无法传送
打印机进纸传感器 什么原理?用万用怎么测量正常
一般来说,打印机上只装一只纸尽检测的传感器,而对于具有前后送纸槽的打印机如LQ-1600KLQ-1600K4和LQ-1900K等来说,都装有两个以上的纸尽传感器,以满足打印机对不同位置的进纸处理需求。
纸尽传感器及其检测电路故障的检查,打印机的纸尽传感器一般有三种.
1、由**开关构成的纸尽传感器
**开关是一种常闭(或常开)型触点的机械开关,各种打印机根据其检测电路接收信号电平(高或低)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常开或常闭触点的**开关
随着打印机使用时间的增加,**开关会因疲劳而导致弹性减弱,即开关失灵从而引起纸尽检测误操作,其表现为打印机上虽然有纸,但其操作面板上的纸尽指示灯亮,打印机不打印这种故障的检查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传感器的输出插头从主控电路板上拔下,用万用表(放在RXl挡上)接在其输出插头上,再在打印机的走纸路径上(此时走纸方式拨杆处于链轮走纸位置上)插入一张打印纸并抽出,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同时观察万用表上指针有无反应若有反应,说明**开关正常,应进一步检查其检测电路;若无反应,则说明开关失灵,应将开关拆下修理或更换。
2、由光敏遮断器构成的纸尽传感器。
用于检测打印机纸尽的光敏遮断器本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字车初始位置HOME检测传感器一样只是在纸尽光敏遮断器的发光二极管与光敏三极管之间装有一片杠杆式挡片:
与字车初始位置检测传感器一样,这种纸尽检测传感器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光敏遮断器上的积尘太多,影响了光敏三极管接收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的灵敏度,从而引起纸尽检测错误检查这类检测电路故障时,可以先把万用表(用DCl0V挡)接在光敏遮断器的输出插座上,打印机加电工作,再在打印机的走纸路径上(此时走纸方式拨杆处于链轮走纸位置上)插入一张打印纸并抽出,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同时观察万用表上的电压有无变化(0~+4.5V)若电压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说明传感器正常,此时应进一步检查其检测电路;若电压无变化或输出电压很低(+3V以下),则说明传感器有故障,应把传感器拆下检查其灵敏度采用这种传感器的打印机多数是由于杠杆式挡片卡住或脱落
(由于使用不当的方法处理打印机卡纸故障),造成打印机始终显示缺纸故障。
3、装有反射式光敏传感器构成的纸尽传感器
反射式光敏传感器被广泛用于打印机的纸尽检测传感器,如:AR-3200
CR-3240NEC-P3300J+等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当打印机有纸时,传感器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经由打印纸反射到光敏三极管上,光敏三极管由此而导通并输出低电平信号PE给CPU的某输入端口;当打印机无纸时,光敏三极管因接收不到二极管发出的光束而截止,输出高电平信号,CPU接收到这个高电平信号后根据打印机控制程序的要求,停止或终止打印机的当前打印。
这种纸尽检测传感器出现故障的原因多数是传感器上的积尘太多,影响了光敏三极管接收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的灵敏度,光敏三极管不能导通,这样传感器在打印机加电工作时就发出高电平的PE信号,从而引起纸尽检测错误,其表现为打印机上虽然有纸,但其操作面板上的纸尽指示灯却亮着,打印机不打印其检测方法与光敏遮断器故障的检测方法一样另外有少数传感器是本身损坏或光敏三极管灵敏度下降。
佳能复印机常见故障
硒鼓是激光打印机中重要的部件,也是决定打印机打印质量的关键所在。所有机器都是有寿命的,但寿命的长短不一,你保养好了,你的寿命就比别人的长了。所以我们要重视对硒鼓的保养,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字有点多,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1.在预备使用硒鼓耗材之前,不要将它从包装中取出。一般来说,打开包装的硒鼓耗材寿命约在半年以内。为防止硒鼓耗材损坏,要留意不要在强光下更换硒鼓耗材,并尽可能快地完成安装,曝光时间不要超过数分钟。当需要将硒鼓耗材从打印机上取下时,应立即把它放回包装盒或用较厚的软夏布包起来,不要使硒鼓耗材直接暴露在阳光或其他强光源下,以免损坏硒鼓耗材。
2.调节打印浓度,节省碳粉,延长硒鼓耗材使用寿命。刚刚换上硒鼓耗材的激光打印机,碳粉比较充足,因而打印时浓度较大,文字清楚,而到了后期,随着硒鼓耗材中碳粉的减少,打印时浓度逐渐减小,文字或图像变得不能识别。通过调整打印机设置,我们可以让打印的浓度尽量保持稳定,节省碳粉。同时也使打印出的文稿清楚度和颜色深浅能维持在一个较为均匀的水平上,看上往清楚、悦目。此外,对于非正式的文件或对打印质量要求不高的文件,可以选择“经济模式”打印,使打印机在每页纸上使用尽量少的碳粉,不仅可以延长硒鼓耗材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少每页纸的打印本钱。
3.当碳粉含量较低时,在打印页面上就会出现褪色或打印颜色较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必更换硒鼓耗材,可以通过重新分布碳粉来暂时进步打印质量,完成当前的打印作业。将硒鼓耗材从打印机内部取出,从两侧轻轻晃动硒鼓耗材,使碳粉重新均匀分布。要留意,硒鼓耗材在光线下暴露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用纸将其光导鼓盖上,避免光线直射。假如墨粉重新分布后打印颜色仍然很浅,则需要更换一个新硒鼓耗材或者为硒鼓耗材添加墨粉。 此外,还要留意的是,不要用手碰感光的硒鼓耗材的表面,以免划伤硒鼓耗材。
4. 定期对硒鼓进行清洁保养,方法是:小心地拆下硒鼓组件,用脱脂棉花将表面擦拭干净,但不能用力,以防将硒鼓表层划坏。然后,用脱脂棉花蘸硒鼓专用清洁剂擦试硒鼓表面,擦拭时应采取螺旋划圈式的方法,擦亮后立即用脱脂棉花把清洁剂擦干净。最后,用装有滑石粉的纱布在鼓表面上轻轻地拍一层滑石粉,即可装回使用。
5.平常在更换墨粉时要注意把废粉收集仓中的废粉清理干净,在发现输出“漏粉”时立即清理废粉仓。因为废粉堆积太多时,首先会出现“漏粉”现象,如果继续使用,由于废粉中包含着纸灰、纤维等脏物,较粗糙,与硒鼓长时间摩擦,而且越来越紧,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将硒鼓表面的感光膜磨掉了,硒鼓就会损坏。
6.别让硒鼓超负荷工作。任何东西的工作负荷力都有一个极限,硒鼓是有机硅光导体,同样存在着工作疲劳的问题。如果长期连续使用的话,轻则影响打印输出效果,重则宣告**,因此,用户就要 记得适当地给硒鼓一个休息时段。一般长年累月使用的话,最好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闲置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后再使用。但这必对用户的工作造成影响,所以建议大家购买两个以上硒鼓交替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硒鼓疲劳同时不会影响工作。
良好的打印机使用习惯也会延长打印机及硒鼓的使用寿命。如只使用激光打印机认可的打印介质;保持打印介质干净整洁不卷曲折叠,以免产生绞纸现象;不让曲别针、大头针等办公用品随纸张带入打印机内,以免划破打印机加热膜和感光鼓表面等。
如何排除胶印设备疑难故障
现的非常规的问题,有些已经成为影响印刷质量的难点。胶印疑难故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所以,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出现疑难故障并不奇怪,而发现疑难故障、排除故障才是操作者能力的体现。具体的表现在操作者应有的技术素质:
首先,应有印刷机械的基础知识,对各种型号胶印机结构要了如指掌,对重点部位的调节方法要相当熟练,对机械故障的判断要基本准确.。无论是国产胶印机还是进口高档胶印机,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有些差异。一般来说国产胶印机出现机械故障概率大,但不能说进口高档胶印机就不出机械故障。在胶印机的调节中,单张纸胶印机应当把重点放在滚筒叼牙、递纸叼牙、前规、侧规的交接关系以及这些部件本身的调节上,同时要特别注重三大压力(辊压、版压、印压)的调节;卷筒纸胶印机除对滚筒、墨辊压力、印刷压力进行调节外,重点要在张力控制、折页机构的调节上下大功夫。
其次要吃透印刷材料、精通印刷工艺。纸张、油墨、润湿液、印版、橡皮布和水、墨辊,这些印刷材料被称为胶印过程的原始材料。必须通晓这些印刷材料的基本构成、性能以及材料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在印刷工艺方面,要掌握胶印中的变量,即环境温湿度、油墨层厚度、润湿液量、纸毛与墨渣在橡皮布的堆积等等。水∕墨平衡和合理包衬的理论始终贯穿现代胶印的实践中,掌握好水∕墨平衡、合理包衬理论并付诸于实际操作是高级**水平的准则,是提高印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印刷工艺方面的故障大多反映在印刷材料的使用和工艺操作方法上。此外,安全、规范的操作方法也能体现出高级**技术素质的高低。而且是对初来乍到,刚刚接触胶印机的新手具有示范作用。 除此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要熟悉计算机在胶印机上的应用,CIP3/CIP4、PPF/JDF的工作流程与作业格式,为进一步掌握印刷一体化奠定基础。
1.排除疑难故障的步骤与方法 胶印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疑难故障,作为高级**责无旁贷,应该积极面对,帮助机台人员尽快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非常典型的疑难故障。看起来很简单,但处理起来却并不容易,通常,解决胶印疑难技术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是:观察、质疑、判断、排除。
⑴观察观察就是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疑难故障出现的时间、位置以及故障的表现形式。例如,单张纸胶印机无规律的套印不准一旦出现,那么,就要观察输纸、侧规、前规、递纸叼牙的运动状况,另外还要观察这些机件的磨损状况,以及承印物优劣等。对于卷筒纸胶印机来说,则重点观察纸张运行时的张力及浮动辊的状况。
观察能启发思维,而判断是对思维的断定。断定只有两种可能,不是肯定便是否定。在胶印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故障,经观察、质疑后,判断就非常重要。首先,判断要真实,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判断才有意义;其次,判断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能减少不必要的辅助时间,当然,这都建立在观察和相关知识以及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4)排除排除故障的方法是一个相当细致的工作,不仅要要一丝不苟,而且需要有耐心。决不可马虎从事。排除故障要有相当强的基本功,如果是机械故障,一定要按照机器拆装的次序,采取摸、查的方法进行;如果是工艺故障,一定要按照筛选的方法做到手到病除;如果是由原材料引起的故障,就应该果断更换原材料。
1)常见鬼影的类别。
所谓"鬼影",其实就是在连续印刷中隐隐约约出现的一种幻影。由于不太常见,所以,这种故障一旦出现,操作者就把这种幻影称之为鬼影。鬼影是垂直于滚筒轴线墨色深浅不同的直条纹或图文。大多发生在有实地的网目调印刷品上。通常按鬼影在印品图文上的表现来分,有正像鬼影和负像鬼影;如果按照产生鬼影的原因来分,有工艺造成的鬼影与机械引发的鬼影。由此看来,正像或负像鬼影是在印品上的表象,而造成这种表象原因的的是工艺和机械,它符合胶印故障的一般规律。图1 正像鬼影
图2 负像鬼影 2)鉴定鬼影
对故障的鉴定包括观察、质疑、判断。当然,这就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功底与操作技巧。例如:您拿到一张印品观察发现印品本身的正像在其圆周方向的后方,形成相对于周边较浅的负象影子,这就是正像鬼影。如果印品本身的负象图案在其圆周上,形成相对于周边较深的正像影子,则一定是负象鬼影。
造成鬼影的主要原因是由下串墨辊引起的。在胶印机上,下串墨辊主要起迅速拉匀和补充着墨辊表面残留的不均匀墨迹的作用,以使着墨辊下一圈转动还能输出均匀的墨层,但事实上这种拉匀和补充油墨的能力是有限的。通常,油墨微量的不匀人眼是无法识别的,但是,如果因为版面设计原因或工艺调节不当,加之串墨辊无法补足着墨辊上的不均匀墨层。就可产生鬼影。例如,正像鬼影是由于着墨辊给条形方块上墨后,该区域偏少的墨层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和串匀,那末,在下面需要墨量较大的图文上就显现出来了。而负象鬼影是因为着墨辊对印版上墨时,空白部分未上足墨,使得着墨辊上相对应的部位墨量增大,而串墨辊又未能将这些墨量串平分配到其它区域。此时着墨辊上相对较多的墨层厚度在下一个着墨周期传给了印版,随使印版的的墨量过多。 3)排除鬼影
(1)如果确认是正像或负象鬼影是有印前设计不当造成的。
排除方法:①必须在印前合理设计版面,可保证墨辊有足够的上墨时间。
②尽量多用图片,减少大边框或大实地的密度。
③对于精细活件,平衡版面上网目调图片与实地部分的密度差,使整个版面墨量尽量均
(2)对于质量要求很高的精美印刷品,若版面上网目调与实地的密度差较低,仍然出现鬼影。
排除方法:①选用高端胶印机印刷
②调节串墨辊串动量,注意:串动量的起始位置应确定在滚筒空挡处
③微调高端胶印机的着墨辊
(3)在印刷版面不能改动的情况下,出现"缺墨鬼影"排除方法:①更换着墨辊或对墨辊表面进行处理,并调节着墨辊压力压力。
②调节放大缺墨部分的墨量
③更换失效的橡皮布
④避免使用透明油墨
(4)时隐时现的鬼影排除方法:①控制好“水∕墨平衡”严防“水大墨大”
②保证印刷时输纸正常,严防“打空” ③绷紧橡皮布
④如果印刷专**块,应稍增大色浓度而减少墨层厚度。
复印机常见故障实修演练的作品目录
第1章 典型复印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过程1.1 复印机各组件的基本分布1.2 扫描组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2.1 扫描组件的基本结构1.2.2 扫描组件的工作过程1.3 感光鼓组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3.1 感光鼓组件的基本结构1.3.2 感光鼓组件的工作过程1.4 显影器组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4.1 显影器组件的基本结构1.4.2 显影器组件的工作过程1.5 输纸转印机构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5.1 输纸转印机构的基本结构1.5.2 输纸转印机构的工作过程1.5.3 复印纸的性能指标和选购方法1.6 定影组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6.1 定影组件的基本结构1.6.2 定影组件的工作过程1.7 清洁机构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7.1 清洁机构的基本结构1.7.2 清洁机构的工作过程1.8 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8.1 电机驱动系统的基本结构1.8.2 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过程1.9 电控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1.9.1 电控系统的基本结构1.9.2 电控系统的工作过程第2章 数码复印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过程2.1 数码复印机与模拟复印机的区别2.1.1 模拟复印机的工作过程2.1.2 数码复印机的工作过程2.2 数码复印机的基本结构2.3 CS扫描组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3.1 CS扫描组件的拆卸与结构特点2.3.2 CS扫描组件的工作过程2.4 激光器组件的结构及工作过程2.4.1 激光器组件的拆卸与结构特点2.4.2 激光器组件的工作过程2.5 成像系统的结构与工作过程2.5.1 成像系统的拆卸与结构特点2.5.2 成像系统的工作过程2.6 定影组件的结构与工作过程2.6.1 定影组件的拆卸与结构特点2.6.2 定影组件的工作过程2.7 输纸系统的结构与工作过程2.7.1 输纸系统的结构2.7.2 输纸系统的工作过程第3章 复印机的拆装与代换3.1 复印机的机械构件3.1.1 紧固件3.1.2 传动件3.1.3 弹簧3.2 拆装工具、量具及程序3.2.1 拆装工具3.2.2 拆装量具3.2.3 维修中常用的辅助材料3.2.4 安全注意事项3.2.5 拆装程序和检查内容3.3 复印机的拆卸与维护3.3.1 墨粉盒的拆卸与安装3.3.2 显影器组件的拆卸与安装3.3.3 转印分离组件的拆卸与安装3.3.4 感光鼓组件的拆卸与安装3.3.5 清洁机构的拆卸与安装3.3.6 定影组件的拆卸与安装3.3.7 原稿台和光学扫描部件的拆卸与安装第4章 复印机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4.1 光电传感器的检测4.2 电磁离合器的检测4.3 电阻器的检测4.3.1 普通电阻器的检测4.3.2 熔断电阻器的检测4.3.3 热敏电阻器的检测4.3.4 可变电阻器的检测4.4 电容器的检测4.4.1 普通固定电容器的检测4.4.2 电解电容器的检测4.4.3 微调电容器的检测4.5 变压器的检测4.6 二极管的检测4.6.1 普通二极管的检测4.6.2 整流二极管的检测4.6.3 发光二极管的检测4.6.4 光敏二极管的检测4.7 三极管的检测4.7.1 PNP型三极管的检测4.7.2 NPN型三极管的检测4.7.3 PNP型三极管引脚极性的判别4.7.4 NPN型三极管引脚极性的判别4.7.5 三极管性能的检测4.8 场效应管的检测4.8.1 结型场效应管的检测4.8.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检测4.9 晶闸管的检测4.9.1 单向晶闸管的检测4.9.2 双向晶闸管的检测4.10 曝光灯组件的检测4.10.1 热感应开关的检测4.10.2 曝光灯的检测4.10.3 曝光灯组件驱动电机的检测第5章 复印机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1 复印机的故障检修流程5.2 扫描组件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3 感光鼓组件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4 充电装置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5 显影器组件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6 定影组件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7 转印分离装置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8 清洁机构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9 电机装置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10 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实修演练5.11 复印机纸路常见故障实修演练第6章 各种复印机的故障维修代码及数据6.1 佳能系列复印机系列6.2 理光系列复印机6.3 施乐5026/5030复印机6.4 优美系列复印机6.5 美能达系列复印机6.6 夏普SF-2022/SF-2027复印机6.7 东芝BD-5120复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