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司徒惜雪 给各位分享线路保护故障什么缺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35KV输电线路紧线时会有哪些风险(35kv输电线路运行规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35KV输电线路紧线时会有哪些风险,无跨越,无带电
陆国智提示:
无跨越无带电说明没有触电、造成停电、损坏电力设备的风险,但是就紧线操作来说,由于涉及高空作业,需要携带工器具等,存在的风险主要有:高处**(正确使用安全带等防护用品)、高空落物伤人(传递工器具时需要传递绳,不得抛掷,使用工具袋)、跑线伤人(确保卡线器、紧线器性能良好、规格匹配),临近带电体或者雷雨天气时,还要注意静电伤害和雷击风险(做好杆塔接地、雷雨天气停止紧线作业,必要时,在上塔前检测静电情况)。紧线时,紧线塔单面紧线要打好方向拉线,防止耐张杆塔单面受力产生倒塔、倒杆事故。管理方面的风险是:人员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电气线路故障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1)机械损伤。由于城市建设管理不严、施工不善等引起的,约占电缆线路事故的50%。
(2)铅包疲劳、龟裂、胀裂。这是由于电缆线路安装条件**、制造厂的制造质量差、电缆长期过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多半发生在中间接头和终端头附近的一段电缆土,也有一些发生在电缆密集散热**的地方。
(3)户外电缆终端头浸水**。大多发生在10kV及以下的电缆线路上,由于施工和运行维护不当,造成电缆终端头凝结水**,最终导致绝缘受潮击穿,引起**。
(4)电缆中间接头**。这大都是过负荷引起接头盒内绝缘胶膨胀而胀裂壳体,或是导体连接**使接头过热而**。
架空线路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架空线路常见故障类型
1.1 单相接地故障
1.2 短路故障
1.2.1 金属性短路和非金属性短路
不同电位的两个金属导体,直接相接或被金属导线短路,称为金属性短路。金属性短路时,短路点电阻为零,因而短路电流很大;若不同电位的两点不是直接相接,而是经过一定的电阻相接,则称为非金属性短路。非金属性短路时,短路点电阻不为零,因而短路电流不及金属性短路大,但持续时间可能很长,在某些情况下,其危害性更大。
1.2.2 相间短路
两相相线相互短接,称为两相短路故障;三根相线相互短接,称为三相短路故障。
1.3 断路故障
断路是最常见的故障,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回路不通。在某些情况下,断路还会引起过电压,断路点产生的电弧还可能导致电气火灾和**事故。
1.3.1 断路点电弧故障
断线,尤其是那些似断非断路点,在断开瞬间往往会产生电弧,或者在断路点产生高温,电力线路中的电弧和高温可能会酿成火灾。
1.3.2 三相电路中的断路故障
三相电路中,如果发生一相断路故障,一则可能使电动机因缺相运行而被烧坏;二则使三相电路不对称,各相电压发生变化,使其中的相电压升高,造成事故。
2 10 kV架空线路常见故障原因
2.1 单相接地故障原因
单相接地故障多发生在潮湿、多雨天气,是由于树障、配电线路上绝缘子单相击穿、导线接头处过负荷烧断或**腐蚀脱落、单相断线等诸多因素引起的。
2.2 短路故障原因
2.2.1 外力破坏
2.2.2 雷击
2.2.3 鸟害
鸟落到线路上、筑巢造成的相间短路,多发生在线路的T接杆、转角杆、隔离开关安装处,因为这些部位联络线密集,相间距离虽然能满足安全距离30
cm的要求,但是安全距离裕量不够,鸟类在下落或起飞时翅膀展开,很容易发生相间短路,而且联络线密集也是鸟类筑巢的良好场所,筑巢的树枝、铁丝等,往往会引起相间短路。
2.2.4 线路、设备本身原因
导线弧垂过大,遇刮大风导线摆动,易造成短路。另外线路、设备运行时间较长,绝缘性能下降,也会造成短路故障的发生。
2.3 断路故障原因
2.3.1 外力破坏
车辆撞断电杆、超高车挂断导线、树木等异物砸断导线等造成断路。
2.3.2 雷击
空旷地带的绝缘线易被雷击而造成断线故障,从事故现场看,断线故障点大多发生在绝缘支持点500 mm以内,或者在耐张和支出搭接处。
2.3.3 线路、设备本身原因
导线接头处接触**或过负荷烧断跌落式熔断器,郑州地区的配电变压器都是采用跌落式熔断器作保护,有时由于负荷电流大或接触**,而烧毁触头;也有制造质量的问题,操作人员拉合不当用力过猛,而造成跌落式熔断器瓷体折断。
3 10 kV架空线路常见故障防范措施
3.1 单相接地故障防范措施
及时修剪树线矛盾突出地方的树木。
采取防雷措施,以减少因雷击而造成的单相接地故障。另外,为了减少由于绝缘子表面和瓷裙内积污秽,或者是制造质量**在*雨受潮后,而产生闪络放电,造成接地故障发生,在线路建设(改造)中必须选用合格的、质量好的绝缘子,并在安装前进行耐压试验,保证安装质量。
在负荷高峰期时,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导线接头处的温度,一旦发现温度异常,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高温熔断导线。
3.2 短路故障防范措施
3.2.1 防止外力破坏措施
为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尽量迁移杆塔,不能迁移的可以在杆塔上悬挂醒目的反光漆牌,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
采取设置醒目的禁止警示牌、印发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以防止风筝、彩条等造成短路故障的发生。
加强和市政园林部门的联系,及时修剪影响运行安全的树木。
力求得到当地**、治保部门的配合,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具体防范方案,加强打击破坏盗窃10 kV线路塔材及金具等电力设施的力度。
运行部门定期巡视检查10
kV线路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和违章建筑物,对掏空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进行及时维修,对存在**的设备及时处理和检修,对违章建筑物进行清理整顿。
3.2.2 防止雷击措施
在空旷的10 kV架空线路上,采取安装金属**物避雷器等防雷措施。避雷器安装密度控制在200~360
m左右,具体应根据环境因素和运行经验掌握。另外,还可以在每基杆上选择一相、二相、三相、顶相、边相、或每相错杆安装避雷器。由此来满足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继电保护 闭锁式距离纵联保护的原理
去问你的老师,或者跟前的人,这样文字表述估计很难讲懂,还不如自己看书呢
电气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故障,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查找故障所在位置,并排除故障。
1.电气设备的故障特点
设备故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设备损害坏或不能正常工作,其电器功能丧失的电气故障。设备的电气故障通常有以下类型。
1.1 损害性故障和预告性故障
损害性故障是设备已经损坏的严重故障,如灯丝烧断,灯泡完全不发光;电动机绕组断线,电动机完全不能转动等等。对于这类故障,只有通过修复或更换,并且排除了造成设备损坏的各种原因之后,故障才能消除。
但有些故障,如灯泡亮度下降、电动机温升偏高等,设备尚未损坏,还可短时间继续使用,但长此下去,将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演变成损坏性故障。
1.2使用故障和性能故障
电气设备的某些故障,虽然对设备本身影响不大,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种故障称为使用故障。例如,发电机发出的电压偏低、频率偏低等故障,对发电机本身影响不大,但不能满足外部对电压和频率的要求,然而又是发电机本身原因造成的故障。有些故障虽然不影响使用,但对设备本身有一定的影响,或者称对设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这类故障称为性能故障。例如,变压器空载损耗增加,说明变压器内部铁心存在某些故障,从而降低了变压器本身的性能,同时,使变压器发热增加。但从外部使用来看,只要变压器输出电压正常,就不影响正常使用。
1.3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
电气设备的有些故障是由于设备内部因素造成的,如电磁力、电弧、发热等,使电气设备结构损坏、绝缘材料的绝缘击穿等。这类故障称为设备内部故障。
电气设备的另一些故障则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电源电压、频率、三相不平衡,外力及环境条件等,使电气设备形成故障。这类故障称为设备外部故障。
2.查找电气故障的常用方法
查找电气故障,最主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故障作具体分析,但必须掌握基本的查找方法。
常用的电气设备故障的查找方法有以下几种。检测法,经验法,还有状态分析法,类比法,推理法,单元分割法以及图形变换法等。其中检测法比较准确,查找过程复杂,常用于疑难故障的准确查找;而经验法比较简单便捷,常用于简单故障的查找。
2.1 经验法
常用的经验法比较多,可以归纳如下。
2.1.1 弹压活动部件法
主要用于活动部件,如接触器的衔铁、行程开关的滑轮臂、按钮、开关等。通过反复弹压活动部件,使活动部件动作灵活,同时也使一些接触**的触头达到摩擦,达到接触导通的目的。
例如,对于长期没有起用的控制系统,在启用前,应采用弹压活动部件法全部动作一次,以消除动作卡滞与触头**现象,对于因环境条件污物较多或潮气较大而造成的故障,也应使用这一方法。但必须注意,弹压活动部件法可用于故障范围的确定,而不常用于故障的排除,因为仅采用这一种方法,故障的排除常常是不彻底的,要彻底排除故障还需要采用另外的措施。
2.1.2 电路敲击法
电路敲击法基本同弹压活动部件法,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是在断电的过程中进行的,而后者主要是带电检查。电路敲击法可用一只小的橡皮锤,轻轻的敲击工作中的元件。如果电路故障突然排除,或者故障突然出现,都说明被敲击元件附近或该元件本身存在接触**现象。对于正常电气设备,一般能经住一定幅度的冲击,即使工作没有异常现象,如果在一定程度的敲击下,发生了异常现象,也说明该电路存在故障隐患,应及时查找并排除。
2.1.3黑暗观察法
当电路存在接触**故障时,在电源电压作用下,常产生火花并伴随着一定的声响。因为火花和声音一般比较弱,在环境光线较为明亮、噪音稍大的场所,常不易察觉,因此应在比较黑暗和安静的情况下,观察电路有无火花产生,聆听是否有放电时的“嘶嘶”声或“劈啪”声。如果有火花产生,则可以肯定,产生火花的地方存在接触**或放电击穿的故障。
但如果没有火花产生,则不一定就接触良好。因此,黑暗观察法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对故障点的确定有一定帮助。
2.1.4非接触测温法
温度异常时,元件性能常发生改变,同时,元件温度异常也反映了元件本身的工作情况,如过荷、内部短路等。因此可以用测温法判断电路的工作情况。
2.1.5元件替换法
对于值得怀疑的元件,可采用替换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果故障依旧,说明故障点怀
疑不准,可能该元件没有问题。但如果故障排除,则与该元件相关的电路部分存在故障,应加以确认。
2.1.6对比法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分时,可以对两部分的工作情况作一对比。因为两部分同时发生相同故障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通过比较,可以方便的测出各种情况下的参数差异,通过合理分析,可以方便地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情况。例如,根据相同元件的发热情况、振动情况、电流、电压、电阻及其它数据,可以确定该元件是否过荷、电磁部分是否损坏、线圈绕组是否有匝间短路、电源部分是否正常等。使用这一方法时应特别注意,两电路部分工作状况必须完全相同时才能互相参照,否则不能比较,至少是不能完全比较。
2.1.7交换法
当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可把系统分为几个部分,将各系统的部件进行交换。当换到某一部分时,电路恢复正常工作,而将故障换到其他设备上时,其他设备出现了相同的故障,说明故障就在部分。
当只有一台设备时,而控制电路内部又存在相同元件时,可以将相同元件调换位置,检查对应元件的功能是否得到恢复,故障是否又转到另外的部分。如果故障转到另外的部分,则说明调换元件存在故障;如果故障没有变化,则说明故障与调换元件无关。通过调换元件,可以不借用其他仪器来检查其他元件的好坏,因此可在条件不具备时使用。
2.1.8分割法
首先将电路分为几个较为**的部分,弄清期间的联系方式,再对各部分电路进行检测,继而确定故障的大致范围。然后再将电路故障的部分细分,对每一小部分进行检测,再确定故障范围,继续细分致每一个支路,最后将故障点找出来。
2.1.9加热法
当电气故障与开机时间呈一定的对应关系时,可采用加热法促使故障更加明显。因此随着开机时间的增加,电气线路内部的温度上升。在温度的作用下,电气线路中的故障元件或侵入污物的电气性能不断改变,从而引发故障。因此可用加热法,加速电路温度的上升,起到诱发故障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使用电吹风或其他加热方式,对怀疑的元件进行局部加热,如果诱发故障,说明被怀疑元器件存在故障,如果没有诱发故障,则说明被怀疑元器件可能没有故障,从而起到确定故障点的作用。
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安全,加热面不要太大,温度不能过高,以达到电路正常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限,否则可能会造成绝缘材料及其它元器件的损坏。
2.1.10 短接法
对于应该导通而又未导通的可疑部分,可将其短接以验证其他部分是否正常。其他部分正常,则故障在被短接的范围内。注意,不能越过降压元器件进行短接或多支路互为短接,否则会产生短路故障或电路动作紊乱。
2.2检测法
检测法是指采用仪器仪表作为辅助工具对电气线路故障进行判断的检修方法。由于仪器仪表种类很多,且有日新月异之势,故检测法发展很快,准确率大大提高,手段也日益增多。但比较常用和实用的方法仍为利用欧姆表、电压表和电流表对电路进行测量。
2.2.1 电阻法
电阻测量的原理是:在被测线路两端加一电源后,被测线路流过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这样在测量回路中串接一电流表,就可以直接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出电阻的大小。
利用电阻表进行测量,主要判断线路是否通断。例如测量熔断器管座两端,如果阻值小于0.5欧姆,就认为正常;如果阻值为数欧,则认为接触**,需要进行处理;如果阻值超过10千欧,则认为断线不通。
2.2.2 电压法
电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反映了电路的工作状态。在电路中串接电流表,即可读出电路的电流。电流表采用的是灵敏度较高、量程较小的电流表。为了扩大电流表的量程,可在电流表上并联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从而将电流表量程扩大。
由于测量电流需要断开线路,将电流表串接到线路中,因此带来一些使用上的不便,影响了这种方法的使用。但电流法有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就是能确定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
将电流表串接到电路中,然后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短接,即可判断故障范围。但不能短路。
2.2.3 电压法
电路在工作时,不同点之间的电压也不同。如果在电压不同的两点之间接入一个电阻固定的支路时,支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通过串接在支路中的电流表的读数,就可读出此时的电压值。一般直接在刻度盘上标出电压值。
在测量时,由于电压表并联于电路中,因此其内阻的大小是电压表的一个重要参数。内阻越大对电路的影响就越小,测量误差也就越小。
测量时,一般先测电源电压,然后测支路电压。如果两点之间的电压不为0,则可以肯定两点之间不是完全导通的(接触**或有一定的阻值)。接触器线圈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而接触器不动作,则线圈回路肯定不通。
2.3 状态分析法
任何电气设备都处在一定的状态下工作,对状态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工作状态和不工作状态,或运行状态和停止状态。查找电气故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状态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对设备的工作状态作更详细、更具体的划分。状态划分的越细,对查找电气故障越有利。
对于一种设备或一种装置,其中的部件和零件可能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查找其中的电气故障必须将各种运行状态区别清楚。
2.4 类比法
查找设备故障时,由于对故障设备的特性、工作状态等不十分了解,因而通过与同类非故障设备的特性、工作状态等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设备故障的原因。这种查找故障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2.5 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现象,由表及里,寻根溯源,层层分析和推理的方法。
推理法又可以分为顺推理法和逆推理法。顺推理法一般是根据故障设备,从电源,控制设备及电路,一一分析和查找的方法。逆推理法则采用相反的程序推理,即由故障设备倒推至控制设备及电路,电源等,从而确定故障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逆推理法要快捷一些。因为逆推理时,只要找到了故障部位,就不必再往下查找了。
2.6单元分割法
一个复杂的电气装置通常是由若干功能相对**的单元构成。查找电气故障时,可以将这些单元分割开来,然后根据故障现象,将故障范围限制于其中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这种方法被称为单元分割法。
2.7图形变换法
查找电气设备和装置的电气故障,常常需要将实物和图进行对照。然而,电气图形种类繁多,因此需要从查找故障方便出发,将一种形式的图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图。其中最常用的是将设备布置接线图变换成电路图,将集中式布置图变换成分开式布置电气图。
设备布置接线图是一种按设备大致形状和相对位置画成的图,这种图主要用于设备的安装和接线,对查找电气故障也十分有用。但从这种图上,不易看出设备和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而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查找电气故障的理论基础,对查找电气故障是至关重要的。电路图是主要描述设备和装置电气工作原理的图,因而需要将设备布置接线图变换为电路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电气设备的故障现象的具体情况,查找出故障原因所在,准确的排除故障,使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
家庭电路什么情况会跳闸或短路?跳闸和短路有啥区别?
跳闸是线路的安全保护作用。当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线路电流超过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时,会引起跳闸。切断电源以保证用电安全。
短路是指电源的火线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与零线或者地线意外碰在一起的情况。一旦发生短路,线路中电流特别巨大,足以烧坏导线引起火灾。为了防止短路造成严重事故,必须加装熔断器。一旦发生短路,熔断器会立即切断电源,保证用电安全。
什么是纵联差动保护
高频闭锁距离保护有何优缺点?
该保护有如下优点及缺点:
(1) 能足够灵敏和快速地反应各种对称和不对称故障。
(2) 仍能保持远后备保护的作用(当有灵敏度时)。
(3) 不受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
缺点如下:
(1) 串补电容可使高频距离保护误动或拒动。
(2) 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将误动。应采取断线闭锁措施,使保护退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