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慕容绿凡 给各位分享2017绍兴有哪些演唱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浙剧种?(江浙一带的剧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江浙剧种?
越剧、婺剧、绍剧等。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潘海良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起源于20世纪初,是浙江省主要的曲艺表演形式之一。它语言生动活泼,唱腔流畅、朴实。莲花落一度面临失传,80年代初,绍兴莲花落表演者胡兆海一曲《回娘家》获得全国大奖,并且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演出团巡回全国演出,才使这种流传在民间的小曲艺起死回生。随后,《回娘家》被改编拍摄成电视戏曲片《翠姐回家》。绍兴莲花落著名演员翁仁康曾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曲艺大奖,还是首届全国曲艺创作、表演双项“牡丹奖”得主。 绍兴莲花落如今没有自己的院团,但因演员生活在民间,所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次演唱会汇聚众多莲花落演出的“大腕”,他们精彩的演出,使一度冷清的曲艺门票行情走俏。由此,专家们对绍兴莲花落的前景看好。浙江省曲协**马来法首先提出的关键词便是“大曲艺”:“在绍兴莲花落里,可以揉入姐妹艺术的特长,甚至可以吸收越剧、京剧的元素。”马来法提出,“以前翁仁康专场,用交响乐伴奏是很好的创新;莲花落如果有伴舞,那舞台上就好看了。” 最近,绍兴的莲花落在杭州着实火了几把,有莲花落方式“戏”说的新闻《我和你说》,有莲花落电视剧《小小父母官》在荧屏上热播,更有春节里红火的演出,莲花落成了大众喜爱的文艺样式。据浙江音像出版社介绍,他们制作的《莲花落集锦》光盘,在上海、南京、浙江的音像市场上非常走俏。 目前,绍兴莲花落已被列入了浙江省首批民间民俗保护工程名单。 05年3月5曰晚,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首届浙江省绍兴莲花落‘金莲花’奖演唱会”举办。俞德琪表演的《王小毛算命》,金国良、潘海良表演的《借大衫》,陈祥平表演的《回娘家》,潘家富表演的《小间头》获“金莲花”奖;胡兆海、倪齐全、翁仁康、郑关富4位被授予“浙江省绍兴莲花落突出成就奖”称号。该省戏曲专家济济一堂,为“莲花落”表演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献计献策。 05年8月,绍兴县提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并准备**一系列激励政策。这次改革,倪齐全等“莲花落”表演艺术家们尝试引进舞台剧的表现形式演绎故事。主要改变就是仿照舞台剧的要求,在同一场景中,统一时间、地点、角色,演员不再跳出角色,以第三者的身份向观众交代场景、时间变换。另外,在唱腔、说白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做、打等戏剧动作。 据了解,《一只红木箱》讲述的是三个子女争夺遗产的故事,教育大家要牢记父母恩,珍惜手足情。人物有老娘舅、大外甥、外甥女、小外甥。据悉,这是以小戏新形式推出的第一只节目,也是“莲花落”自清末诞生以来的首次舞台剧尝试。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特有的戏曲吗至少写三个?
1、评剧: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先后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的音乐和表演形式,于清朝末年形成了评剧。评剧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演现代生活。著名演员有小白玉霜、新凤霞等,代表剧目有《秦香莲》 、《小女婿》、《刘巧儿》 等。2、粤剧:是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带。居位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也十分喜爱粤剧。明清时代,中国的许多剧种流传到了广东,这些剧种的声腔与广东音乐、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粤剧。粤剧用广东方言演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著名演员有红线女、马师曾等,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浙江的戏曲名称是什么?
浙江的代表戏曲剧种是越剧。越剧最早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地为上海,它的前身是落地草书,以农村草台为形式进行演出,表演艺人多为男性农民,后到1925年时,在上海《申报》中首次用越剧来形容此艺术,此后也一直流传至今,并在影响全国的基础上走出国门。
绍兴的什么剧最有名?
绍剧,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原名“绍兴乱弹”,俗称“绍兴大班”,源于秦腔,1950年定名为绍剧。绍剧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现为上虞区),流行于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及其他浙沪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最具代表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绍剧是一种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调的绍兴地方戏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浙江的剧种是什么?
浙江的剧种有越剧,婺剧,绍剧三种。越剧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婺剧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一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绍剧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一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一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三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一时,多以“群玉”二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