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洪醉琴 给各位分享宋朝雁门关在哪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请问:宋代时期的(幽州)和(雁门关)分别是?(宋朝幽州)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请问:宋代时期的(幽州)和(雁门关)分别是?

宋代时期的幽州是现在燕山一带,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幽州在宋辽时期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 。此后,幽州作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扩展资料:幽州——军事重镇: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唐贞观十八年(644)出兵***,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713)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今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即以范阳为根据地,发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勗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936),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宋朝时雁门关是现在哪里,辽国是现在哪些省?

请问:宋代时期的(幽州)和(雁门关)分别是?

远古的雁门关在那里:

雁门关在我国哪个省?

“山西省”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又名“西隆关”“雁门寨”,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大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亦是中国古代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雁门关是中国长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雄踞在崇山峻岭之中,见证了我国古代的璀璨文明。

当年穆桂英镇守雁门关是山西哪儿?

穆桂英镇守的雁门关是当时宋朝的边关。在山西的代县。古时候叫代州。

雁门关为何又称玉门关?

雁门关不是玉门关,两个关都是确实存在的。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玉门关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戈壁滩上;玉门关和阳关均修建于汉武帝之时,时间在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之间。玉门在北,阳关在南,两关直线距离约30公里。丝绸之路自敦煌往西后分成了两路,一路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
雁门关,大约在宋朝最为有名,杨家将争战雁门关的事迹世代相传。雁门关在今天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
所以,宋朝的北方领土从未突破山西和河北。
雁门关建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时,在这里,赵武灵王曾大败林胡,李牧曾大败匈*十万大军,蒙恬曾率三十万大军出雁门,大破匈*,将匈*赶至*山以西。
至汉朝,卫青、霍去病都曾从雁门关出发,大败匈*,立下汗马功劳。元代曾在雁门关设千户所,关城被毁。至明朝,雁门关重建,但随着清朝的入主中原,雁门关逐渐失去原来的作用,遂被废弃。如今的雁门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门关在我国哪个省?

山西省。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北宋末年时候还靠雁门关抵御外敌吗?南宋之后雁门关还属于宋朝吗?

雁门关在北宋时,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雁门山成为宋辽两国的国家分界线,雁门关也成为关系大宋王朝存亡的咽喉要塞。守卫这一要害的杨业及其杨家将,为巩固边防,沿雁门山一线,建起十八座隘城。杨家儿郎凭借雁门关天险及其血肉之躯抵挡辽军的进攻。南宋之后雁门关不属于宋朝,不再抵御外敌。因为1141年的绍兴和议规定:以淮水和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县南)为宋金的分界线,雁门关已经在金的统治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