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花向萱 给各位分享昆曲戏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汉族八大派戏?(汉族八大派戏代表人物)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汉族八大派戏?
一、中国传统的八大剧种是: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昆曲和粤剧。二、简介: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为中国戏曲剧种之首。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
京剧剧目?
白蛇传,野猪林,杨门女捋,穆桂英挂帅,红娘,望江亭,李慧娘,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空城计,武则天,海瑞罢官,正气歌,白毛女,奇袭臼虎团,节振国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锁鳞囊,二进宫,大保国,探皇陵等!
京剧武戏剧目有哪些?
京剧武戏分为长靠,短打,武丑,武净,猴戏,武旦,刀马旦等。长靠为大武生扎硬靠穿高底,代表剧为长坂坡,挑滑车,伐子都,铁笼山,战冀州等。短打为小武生穿箭衣系鸾带穿薄底,代表剧为三岔口,蜈蚣岭,狮子楼,四杰村,铜网阵等。武净为武花脸勾脸,代表剧为火烧余洪,金沙滩,嘉兴府等。武丑为脸勾豆腐块,代表剧为盗银壶,盗王坟,盗龙杯等。猴戏为孙悟空,代表剧闹天宫,闹龙宫,闹地府等。旦角分为武旦和刀马旦,刀马旦扎靠,武旦短打,代表刷为战金山和泗州城等。京剧武戏精彩纷呈,各显神通。还有文武老生和红生戏是文武兼备之戏。
七年级下册历史昆曲的名称特点代表作?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昆曲在我国元代末年,明代初年,即公元十三世纪末就已流行在江苏省昆山县一带,后来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昆山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总结南北曲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戏诸声腔的特点和长处,创造出一种细腻轻柔的腔调,称为“水磨腔”,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箫、管、笛等乐器,这比当时流行的其他声腔有很大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就流传开来,后来人称昆山腔,也叫昆曲。
五百年来,经过无数剧作家、音乐家、演员和人民群众的不断丰富加工,昆曲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很多剧种至今还保留演出昆曲剧目,成为多种古典艺术高度综合的代表剧种。
昆曲特点:
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
l、剧本:昆曲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多单折戏可以**演出。
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
昆曲直到现在还经常原封不动,演唱几百年前作家的作品。
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昆曲唱腔没有过门。一支曲子一直唱到底,而且音域非常宽,如女声要真假声结合,难度非常大,京剧则每句都有过门,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而京剧主要是京胡。
3、表演:昆曲由于它的剧本和音乐的特点,使之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非常高,昆曲最大特点是载歌载舞,由于昆曲文词非常典雅,所以在每句唱段中经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或者用动作来辅助对文词的解释,昆曲的舞蹈动作经过意象、变形和装饰性的各种手法使动作非常优美。连绵不断,但难度也非常大,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一边演唱、一边舞蹈,京剧则是演唱时没有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或舞蹈动作时,一般都不演唱,凡载歌载舞的剧目,一般都是演昆曲剧目,象《挡马》、《闹天宫》都是昆曲剧目,后来经过加工提高,也成为京剧经常演出的剧目。
昆曲的表演非常细腻,每个行当都有不同特点,如旦角的妩媚多姿,小生的儒雅潇洒,花脸的粗犷豪放,武生武旦的刚健潇洒,小丑的诙谐幽默。
江南地区代表性剧种?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