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董乐蓉 给各位分享上海有哪些戏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的代表戏曲?(上海的代表剧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上海的代表戏曲?

1、上海的代表性戏曲包括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独脚戏、滑稽戏等。

上海的代表戏曲?

2、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沪剧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地方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海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上海本地的戏曲剧种是沪剧,也有江浙一带的越剧,也有苏北地区的淮剧,还有苏州一带的评弹等,这些剧种在上海的观众较多。

上海有哪些戏曲?

1、沪剧、滑稽戏、昆曲等

2、沪剧和滑稽戏都是上海本地传统戏剧,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在上海除了沪剧和滑稽戏还比较流行昆曲、黄梅戏等戏曲形式。

上海人听什么戏曲?

上海人最喜爱的戏曲是越剧和沪剧。越剧上海人叫作“绍兴戏”,因为上海人浙江籍居多,所以很喜欢这个剧种。越剧多演才子佳人,服装艳丽,唱腔委婉动人,剧情故事扣人心弦。上海除了市越剧院有几个剧团外,还有数个区级剧团。越剧有多个流派,观众也分成各个流派迷,经常有各种流派演唱会,粉丝们人流涌动。沪剧是上海的本地戏,喜爱的人也不少,剧目以穿时装的为多,曹禺著名的剧作《雷雨》改编为沪剧,各流派大会演,轰动全城,一票难求。

**时期上海流行的戏曲?

**时期,上海最流行的戏曲是独角戏,也称“滑稽”。是最富上海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独角戏的表演讲究说、学、逗、唱。其中“说”包括叙述故事,角色对白,绕口令等;“学”指学说各地方言;“做”是指虚拟性表演,包括脸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唱是指学唱南腔北调,唱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曲艺的唱腔,唱京剧、江南地方等各种小调。这种表演形式均为制造笑料服务。

代表作有《七十二家房客》、《十三个人叉**》等等。

上海的叫什么戏剧?

沪剧。 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各地方戏的剧种分别是什么?

戏曲种类

安徽---黄梅戏、广东---粤剧、山东、江苏---柳琴戏、浙江---越剧、西藏--藏戏、陕西---秦腔、江苏---昆曲、四川---京剧、河南---豫剧、河北---评剧、福建---闽剧、上海---沪剧、山东--吕剧、等。

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一带,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大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

黄梅戏的主要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戏多用各自**的唱腔。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言讲唱,形成了独特风格,所以曾被称为“怀腔”。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戏曲之一。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据说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俗称:白话),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柳琴戏

柳琴戏是江苏省和山东省主要剧种之一,分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腔调高亢华丽为观众钟爱,百听不厌。

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越剧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秦腔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

上海的戏剧叫什么剧?

上海戏剧叫沪剧,还有一种叫滑稽戏!

上海沪剧别名?

沪剧,别名申曲,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