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熊冲顺 给各位分享阿尔及利亚有哪些医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阿尔及尔旧城区是哪个国家的,首都是什么?(阿尔及尔属于哪个洲)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阿尔及尔旧城区是哪个国家的,首都是什么?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Algiers,Alger)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沿海,面临地中海的阿尔及尔湾,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座落在宛如一个半圆形剧场的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两海湾之间,沿地中海阿尔及尔湾西岸伸延16公里,市区全长75公里,街道房屋大都建筑在山丘上,迂回起伏,犹如一颗明珠闪耀在地中海的南岸。是地中海南岸最大海港城市之一。走出阿尔及尔城,越过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便进入了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阿尔及尔城气候温和,终年绿草如茵,林木茂盛,花开不断,站在高处俯视全城,近处郁郁葱葱,远处水天相接,景色优美迷人,素有“花园城市”之称,加之城内名胜古迹众多,对世界各地的游客颇具吸引力,使这里成为北非地区的一处旅游胜地。 阿尔及尔(Alger)的面积为273平方公里(连同郊区),人口256.2万(2001年)。位于北纬37度。属地中海式气候,年均降雨量691毫米,11月至第二年2月为雨季,6月至9月为旱季。每年1月最冷,平均气温12.2℃,8月最热,平均气温24.5℃。1999年阿尔及尔的最高温度曾达到45℃。 阿尔及尔是一座山城,濒临地中海,因海湾中的4座小岛而得名,阿拉伯语贾扎伊尔(EL DJAZAIR)原意为群岛,阿尔及尔是法文译名,最早是西班牙人转译自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里,阿尔及尔和阿尔及利亚同属一个单词,其意为“白色的岛屿”。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当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一批阿拉伯先驱者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来到这儿,但他们不知是到了什么地方,只见海面上有星星点点的一些岛屿,海水随风扬起,冲击岛边的**,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其中一个人脱口大声喊道:“阿尔及尔!阿尔及尔!”其意为“快瞧呀!那些白色的群岛。”从此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到今天。 阿尔及尔是北非地区的一座历史古城,多少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公元前七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港口,后罗马人建立了伊高西姆城。公元前2世纪,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港口,后来罗马人在这里建立起一座城市,定名为西奥姆。公元4世纪,城市遭到汪达尔人破坏。公元7世纪中,阿拉伯人在这里建成繁华的商港。公元10世纪,博洛吉纳·伊贝里·济里国王在此建立起一座新城,称之为杰扎伊尔。十五世纪成为阿尔及尔公国首都。十六世纪土耳其人占领并在此建居民区。十七世纪时,阿尔及尔开始繁荣。1830年7月,法国殖民军占领这里以阿尔及尔为首府。二战期间,阿尔及尔成为北非盟军指挥部所在地,并一度为法临时首都。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布**,阿尔及尔成为阿尔及利亚的首都。 阿尔及尔是全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道路850公里,有高速公路通向东西部大城市。位于距市区19公里的布迈丁机场是阿最大的国际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型号的飞机。 阿尔及尔港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是阿全国最大的港口,货物年吞吐量为650万吨。 阿尔及尔分新、旧两城。旧城以东北的卡斯巴区为中西,富有阿拉伯特色,石砌房屋依坡而筑,街道狭窄弯曲,传统摊贩市场密集,1992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新城街道与海岸平行,多欧式建筑和街头公园,顺山坡向上发展。城市依山建筑,它的古老部分在山上,现代化部分在山下。阿尔及尔城是在第十世纪的时候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建立起来的。它有着光荣的反抗殖民**的战斗历史。阿尔及尔旧城区称为“喀士巴”。喀士巴,本来是指现在还遗留在山顶上古城堡。在反殖民**战争中,喀士巴区是一个英雄的堡垒。喀士巴区的山上都有石头垒砌的一、二层高的古老房子,中间夹着许多狭窄的、铺着石子的小巷,是一个富于阿尔及利亚民族色彩的地方。新市区的建筑与旧市区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风格,那里多是高楼大厦,街道宽敞整洁,马路上车水马龙,形成现代化城市的繁华景象。新市区内,绿树环抱的“人民宫”是总统府所在地,许多**机关、文化和外贸机构也都设在这里。 阿尔及利亚人最喜欢白颜色,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洁白无瑕的心灵和安居乐业的环境。阿尔及利亚的国旗由绿、白两种颜色,加上一颗红色的新月和一颗红星组成。他们的服饰大多为白色的阿拉伯长袍。他们对白颜色的喜爱也在建筑物上充分地表现出来。阿尔及尔城内,不论是高耸入云的清真寺,还是那一座座玲珑精巧的别墅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全是白颜色的。阿尔及尔整座城市,自海滨层层高起,傍山而建。山坡上高低起伏的白色建筑物在终年常绿的树丛中时隐时现,就像片片白色的贝壳飘流在平静而蔚蓝的地中海上。阿尔及利亚人把阿尔及尔称为“白色的岛屿”,既体现了他们对自己首都的赞美,又生动地勾画出这个现代化城市的风貌。 阿尔及尔是阿尔及利亚全国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一座城市。位于市区东北面的卡斯巴区,是古老市区之一,为穆斯林聚居区,卡斯巴这个名称来源于一座古堡的名称。这儿的房屋多为二至三层楼房,用稍加雕琢的石头依着山坡砌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古香古色的城堡遗址,圆形塔顶的清真寺,高高耸立在这些房屋之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街道多半为台阶式,狭长的街道上拥挤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的店铺连成一片,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摊贩占满了这里的街头巷尾,高亢的叫卖声,嘈杂的议价声,在人群的上空回荡,异常热闹。清晨或傍晚漫步在这里,清真小吃店和茶馆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味,宏伟高大的宣礼塔里传来了响亮而有节奏的呼唤祈祷的声音,使人仿佛进入了一种神奇的世界。卡斯巴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阿尔及尔的工业以水泥、金属加工、烟草和酿酒为主,还有制革、纺织等工业以及捕鱼业。阿尔及尔有面粉加工、酿酒、水泥、石油提炼、汽车制造、制药、家电组装等工业。 阿尔及尔有两所综合性大学、21所专科学院、27个研究中心、752所中小学、4所综合医院和6所专科医院。市内有319座清真寺和众多博物馆,有巴尔杜史前人类博物馆、非洲圣母院、烈士纪念塔、1830年法国入侵**点港口和以民族英雄卡德尔命名的广场等。分别矗立在城市东西两个山头的无名烈士纪念塔和奥拉西(AURASSI)宾馆(以阿**根据地奥拉西山命名),是阿**的象征。附近还有许多古罗马时代的古迹和遗址。 1830年法国入侵**点港口 无名烈士纪念塔(Sanctuaire du Martyr)是阿**斗争的象征,坐落在阿尔及尔马达尼亚区哈马山上,因阿****的22位先驱曾在此山开会,做发动阿民族解放战争准备而得名。烈士纪念塔系波兰人设计,三家加拿大建筑公司承建,于1981年11月17日动工,翌年7月5日(阿**二十周年)竣工。塔高92米,呈三片由外向内斜立的棕榈叶状,象征阿的工业、土地和文化三大**。三叶在45米高处交汇,交点以上有5层,4层用于通讯,一层供参观,可俯瞰阿尔及尔湾,眺望阿尔及尔全市。三叶根部各有一尊雕像,分别代表阿历史上的抵抗运动、民族解放斗争和国家人民军战士形象。三叶下有一永不熄灭的火炬,周围饰以月桂和罗勒枝,象征着荣誉与永恒。烈士纪念塔下建有民族圣战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u Djihad),面积4145平方米。馆内共有14个展厅,收藏**文物5万余件,展示了阿人民从1830年法国入侵到1962年**期间民族**斗争的全过程。 位于市区以西20公里处的松树俱乐部万国宫为阿会议中心,1999年非统第35届首脑会议在此举行。 1999年竣工的喜来登(SHERATON)饭店是地中海沿岸最漂亮的饭店之一,系我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仅用18个月建成。 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原为巴尔杜宫,1930年被定为国家博物馆。目前,该馆由两部分组成:奥斯曼帝国时期建筑主要为人文展,包括阿尔及利亚及马格里布、沙漠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民俗、传统服饰等。法国殖民时期建筑展主要为阿尔及利亚和非洲史前文物,包括公元前300万至公元前6000年的旧石器及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和原始时期的文物等。
全球免费救援队有哪些?
美国国际救援队:拥有全世界最精密的装备
美国国际救援队(简称ARTI)成立于1985年,队员来自于几个国家的15个救助队。与英国国际救援队相同的是,ARTI也完全是非牟利的,除了救助生命,没有别的目的和企图。ARTI几乎没有什么预算,一年可能只需要几千美元维持其运作。队员不在ARTI领取薪水,相反,在很多灾难发生的时候,队员甚至还要自己掏钱参与救灾行动。ARTI拥有数千个成员,而且还在签订合作协议,不断地扩充队伍,为了吸引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人员。为了保证能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ARTI将成员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驻在世界各个地方,因此,ARTI总是能够在发生灾难后最先赶到现场。
ARTI成立的二十多年间,经历了多次重大考验,如1985年的墨西哥地震,1986年的希腊地震,1986年的萨尔瓦多地震,1991年的哥斯达黎加地震,1995年的日本东京和大阪地震,“9·11”袭击等等。迄今为止共救了数万人。
救援队伍中配有专门的翻译和政策专家,所以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我们就可以抵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ARTI拥有全世界最精密的装备。他们声称自己的装备要比其他国家救援队领先10以上。而且ARTI中有许多发明家,自己会研发救助装备。这些先进的装备能够帮助ARTI通过各种方式,如毛发、气味等找到死伤者。
■日本灾害救援队:实力不容小视
日本灾害救援队是日本**于1987年6月建立的,任务是快速收集国家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有用情报,经技术处理后报给外务省日本国际合作局,并报经济合作局进行选择决策;承担合法渠道的国际灾害救援任务,做到技术装备一流,人员技术能力一流,并具有外语能力。
日本灾害救援队按国际救援队标准建设,主要包括:搜索与救援队、专业救助队、医疗队、生活自给充足的管理队、高效的联络队,按国际救援培训指导教材进行培训的教育队。该队按照规定配备有一百余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运输与通讯车辆,船只和小型直升机,各类起重、挖掘和装卸工具,搜救仪器,个人**用具,生活补给储存设备,发电设备等。
日本灾害救援队从成立初期的400人到2002年已扩大到1540人,这些搜索救援人员分别来自日本**局、日本海岸警备队和火灾管理机构,其中医护人员注册数为614人,有医生201人,护理人员261人,药剂师21人,医务协调人员31人,100个后勤人员。日本灾害救援队在1999年至2001
年期间,每年的财政预算为4850万美元左右(含全体职员工资的1/2),其中的300万美元为设备仪器购置费,年培训演练费为500万美元,紧急需求时可动用的**费约80万美元。
■英国国际救援队:声音定位系统探测生命迹象
英国国际救援队(简称IRC)成立于1981年意大利地震后,1985年开始正式运行。IRC是非**组织的灾难救援服务机构,并在联合国进行了注册,其活动经费完全来自于公众捐款和企业赞助。IRC的战绩比较辉煌:曾参与过阿富汗、日本、墨西哥、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土耳其、菲律宾、亚美尼亚、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地震;哥伦比亚的泥石流;蒙特塞拉特岛、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的飓风及飓风引发的洪水等等;此外还有英国本土的救援。
目前IRC共有150多名成员,所有的成员都是没有领薪的志愿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谁都能成为IRC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合格者才能加入。所有成员刚开始以普通成员身份加入IRC,经过为期半年的适应性阶段后,自己决定是否愿意成为正式成员,如果是则进行登记训练。训练涵盖了有关搜寻、救援等各种技能,包括灾区生存、露营术、导航定位、沟通、队伍纪律、工作流程、绳索救援、狭窄空间救援等技能。每个人都必须经过18个月的训练,最后还有一个48小时的灾难模拟。通过培训的人完全可以自豪地宣布,他已经是全世界最拔尖的志愿者搜寻救援组织的一员了。
IRC参与救灾所携带的装备主要包括热成像摄影机、测音器、光纤探测器、便携式发电机、灯、帐篷以及可维持15天的食品和水净化装备。此外,还携带一个卫星通信系统,它能随时和英国本部保持联络。根据英国的检疫
法律,IRC不能使用狗,主要使用以下方法来定位伤者:声音定位系统——将传感器放在废墟上,它能侦测到埋在底下的人们的声音;**头系统——一支一头装有**头的3米长竿子,它能插入碎砖瓦中来定位伤员;热成像**机——这种仪器有一定局限性,在空旷的大片空地或在洞*漆黑的封闭环境下,它就不怎么管用了。
■俄罗斯国际救援队:装备有大型“空中医院”
俄罗斯国际救援队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反应迅速,能在第一时间进入紧急状态待命,医护人员、专业搜救人员和搜救犬能及时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奔赴救灾。除了反应迅速,这支队伍也设备精良,配备了先进的“空中救灾医院”,2007年末,俄罗斯完成伊尔-76飞机上的空中医院的建造工作,以便为重大事故、突发性灾难、国际维和与人道**救援等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该国救援队能够在3个小时内对国内任何地点展开救援工作,而且医院还能实施空投。
“空中医院”中拥有高压氧舱、心血管和呼吸等支持系统,还配备医疗救护小组,医生和护士都经过专门的紧急医疗护理、航空医疗、飞机和系统设施安全起降以及飞行护理方面的培训。俄罗斯国际救援队可以充分发挥“空中医院”的作用,在灾难发生后,对灾区实施紧急救援。从而能缩短搜寻、抢救、疏散和提供医疗救助的时间,并且能直接在其中进行医疗救援,然后提供转运服务,把需要急救的病人安排到最近的医院接受治疗,而病人将在“空中医院”里接受抢救,显着提高了病人生还的几率。
■中国国际救援队:国际舞台展露锋芒
中国国际救援队,也称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简称CISAR),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是由**官兵、地震专家和医疗救护人员共同组建的队伍。目前共计230人左右。CISAR配有8大类300多种20000余件(套)装备及搜索犬20余条。CISAR由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是一支达到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标准的专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CISAR先后参加过新疆伽什、巴楚,云南大姚、阿尔及利亚、伊朗等国内外大型灾害救援。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行动中,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依靠着先进的科技水平,成功搜救幸存者一名,挖出遇难者四名。在参与救援的三十八支救援队中,总共只搜救出幸存者两名,中国
西撒哈拉现状?
西撒哈拉面临的情况和之前我们介绍的很多闹**的地区很不相同,西撒哈拉目前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是一个有争议的地区,一方面,北面的摩洛哥宣称对此拥有主权,并占领了四分之三的地区;另一方面,西撒哈拉当地的**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占领着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并宣布西撒哈拉为**的阿拉伯国家,但是在国际社会只有47个国家承认西撒哈拉**,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并没有承认西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