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节两寿[三节两寿是汉语词汇,指的是古时候对于塾师的习俗,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jié liǎng shòu,旧俗对于塾师[历代塾师大部分来自那些读书不多、没有条件参加科举,或参加科举屡遭失败的读书人。],逢端午节[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束脩,古代汉族民间上下、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出自《**[《**》,中篇小说,作者刘震云,小说描写了**中的权利角逐和尔虞我诈。]现形记[《现形记》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小说,作者是彩虹。]》。
2、出处:清·李宝嘉[李宝嘉(1867——1906),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