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

古尔邦节民族特色

2、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定在***教历[***教历以太*运行计算年月和以迁徙(希吉来)之年为纪元的历法,或称希吉来历。]的十二月十日。过节前,家家户户[家家户户(jiā jiā hù hù )每家每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

3、新疆的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普遍信仰***教。]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麦西来甫,维吾尔语中意为"**"、"聚会",是维吾尔族人民集取乐、品行教育、聚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歌舞**。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是有许多颜色在一起,十分美丽。]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各式各样,拼音gè shì gè yàng,指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乌孜别克,也称乌兹别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中文资料里把居住于中国境内的叫做乌孜别克族,居住于中国之外的叫做乌兹别克人)。]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摔跤等比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