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更快融入教育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个别地方实行了不同的“民办公助[民办公助是以群众为主体兴办各种社会事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的一种建设模式。]”模式和办法。初心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地方将在编老师“支援”到民办学校中去,而公办学校却向社会上聘用,有的地方还临时招聘代课老师[代课教师,是指在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1984年底以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在此前从教的临时教师基本被转正或清退,1985年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而民办学校工薪福利等待遇优厚,很多优秀的老师流入社会教育[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机构,造成公办学校教学力量削弱。

公办教师不能长期到民办学校上课

2、另外,民办学校为了满足家长和市场需要,更强化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与素质教育不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忽略素质教育。更不用说学生减负了,补课等政策外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屡禁不止[屡禁不止,成语,指多次发布禁止做某件事情的命令却没有达到目的,这种事情仍继续发生,没有停止。]。再加上民办学校在编老师上课等“假民办”学校,这些学校一方面兼容公办学校的优秀师资,还可以肆无忌惮[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的进行魔鬼训练,学生压力和负担特别大。从而引发更多孩子们的心理和健康问题。

3、在编教师“公助”学校,不但增加了当地财政压力,还占据了公办教育教学师资力量,而且还引发了很多教育和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