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之有故[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汉语成语[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拼音是chí zhī yǒu gù,意思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2、成语出处[出处,古指出仕及退隐。]:《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今河北邯郸)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家,儒家代表人-xunzi]·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言之成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zhī chéng lǐ,意思是之:代词,指所说的话。]。”
3、成语用法:作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do what,“是什么”what is this或是“怎么样”how。];用于学问、文章等。
4、示例[示,带有展示、列举之意;例,是例子、案例的意思,示例:列举、展示出典型的案例、例子已做参照。]:他经过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在周详严密的架构之下,由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访问者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相互来往过程。],提出这一看法,持之有故 ,完全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