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林元蕊 给各位分享国内哪些城市禁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理教起义是怎么一回事?(1813年天理教起义)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天理教起义是怎么一回事?
天理教原名龙华会(又名白阳教、荣华会),属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因以八卦(离卦、震卦、坎卦、艮卦、巽卦、乾卦、兑卦、坤卦)作为分股名目,故又名为八卦教。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八卦教在大名府**,企图把关押在狱的八卦教首领刘洪抢劫出狱。此次事变后,清朝廷对八卦教严加取缔,震卦教中的李文成、坎卦教中的林清继续传教,并将八卦教改名为天理教。天理教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为八字真言,并以交纳“根基钱”即可在日后得到土地,作为争取下层群众的主要手段。
筹备起义。
天理教的主要负责人李文成,系“河南滑县人”,“少孤,为木工佣保,人呼李四木匠,文成耻之,乃弃去,从塾师习书算”,“旁涉星家象纬,推演颇验”。当时山东、河南秘密流传着各种宗教、会*——“虎尾鞭”、“义和拳”、“红砖社”、“瓦刀社”等,“其最大者曰八卦教”。李文成在加入八卦教后,“众推服之”,“习教者,共听约束”,“统管八卦,众至数万”。李文成“私买战马,蓄养士卒,铸造甲杖,颁发旗号”,“约期谋反”。
林清是天理教中另一位负责人,居顺天府大兴县,曾“充黄村书吏,旋革去”,嘉庆十一年(1806年)加入荣华会。林清对于“告贷者,辄给之,乡村仰食者万余家”。林清“潜蓄逆谋,诡言己为金星下降”,“酉年秋月将举大事”,“又诡言前世系卯金刀,遂改姓刘,名安国,人称刘真空,又称刘林”。
嘉庆十七年(1812年),林清去滑县会见李文成,“文成见清大悦,奉清为十字归一,于是八卦九宫,林、李共掌”,约定“明年九月十五日午时,直隶、山东、河南同日起事”。李文成、林清对起义作周密安排,规定起义口号,“明号是‘奉天开道’,暗号是‘得胜’二字”;起义的标志是白旗,白布裹头系腰;并规定在发动起义的同时,林清在北京城内举事,夺取北京城。
滑县**。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初,李文成在滑县筹备起义的消息,被滑县知县强克捷探知,在九月初五,派衙役将李文成、牛亮臣捉拿入狱,在审讯时李文成倍受酷刑,足胫被夹断。滑县义军在已走露风声的情况下,于九月初七,提前发动起义,“径取滑县”,从狱中救出李文成、牛亮臣等,杀知县强克捷、巡检刘斌。李文成在滑县署内“设羽帐”,“树大纛,书‘大明顺天李真主’七字”。
义军在占领滑县后,夺取滑县附近的军事据点及屯粮要地道口镇,并以重兵围困北上要道溶县。在滑县**的鼓舞下,长垣县“习教之人,**前往长垣与滑县交界的苇园村,搜捕天理教**的知县赵纶,占领春亨集。未几,山东定陶教民二三千占据县城,**知县、典史”;山东曹县教民攻入县署,**知县,劫狱开库。
清朝廷得悉天理教在滑县、定陶、曹县相继**,立即令直隶总督温承惠带军会同河北总兵色克通阿从北面防御;令河南巡抚高杞控制河南;令山东巡抚同兴巡防山东边界,防止山东、河南连成一片。
浴血紫禁城。
林清在京畿一带传教多年,他所发展的**中除了农民、城市贫民、衙役胥吏外,还有皇宫内的太监。林清通过信教太监刘得财、刘金、高广幅、张太、阎进喜、王福禄所提供情况,“自十六年夏季”即制定“揭竿而起,直入禁城”的计划。坐镇黄村的林清对于滑县提前起义,以及李文成部义军因清军堵截未能北上京畿等情况一无所知。按原定计划,在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派出**二百人混进京城,分别潜伏在东华门外、西华门外。东路在太监刘得财、刘金的接应下冲进东华门;西路在太监张太、高广幅的接应下冲入西华门。太监王福禄、阎进喜居中策应,林清在黄村等待河南义军。
守卫东华门的卫兵发现情况异常立即关闭城门,只有十几个人冲入皇宫,终因力量单薄、不熟习路径而被擒、被杀。西路义军在当天中午全部攻入西华门,为防止清军增援,将西华门关闭,并在城门上悬挂“奉天开道”、“顺天保民”的白旗。做内应的太监曾与尚衣监(缝制衣服的单位)有矛盾,便将义军引至尚衣监文颖馆泄愤,最后才来到隆宗门。隆宗门是通往皇后居处储秀宫的必经之处,西路义军在宫内的厮杀,惊动了侍卫,遂将隆宗门关闭。义军先是用棍撞门,后又用箭往里射,均无济于事,亦有少数义军翻墙而入。正在上书房学习的皇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等,“用鸟*拦打房上、**之人”。正当义军堆积桌椅、棉被拟纵火烧门时,留京诸王公、内务府大臣引兵入神武门,又将准备派往河南**李文成的键锐营、火器营调入宫内,义军不支,只得从隆宗门后撒,退至西华门。
攻入紫禁城的义军三十一人战死,四十一人被俘。九月十九日,正在黄村等候河南义军的林清被清朝廷抓获。
当时嘉庆皇帝不在北京,正在回京的路上,闻变即颁《罪己诏》,指出:“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较之明季梃击一案,何啻倍蓰。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
道口之战。
清统治者在**林清所发动的起义后,即调兵遣将,集中全力**占领滑县、道口的李文成。嘉庆帝调陕甘总督那彦成为直隶总督,并令其节制山东、河南诸路清军;调健锐、火器二营清兵及**白莲教起义的将领杨遇春、杨芳、穆克登布等各率所部前往河南。
嘉庆十八年十月,杨遇春等率军兵临道口,相继攻克道口附近的据点周潭村、连庄、罗家寨、丁栾集。十月二十一日,义军设伏于中市,击败清军,“杨遇春所领千总李洪春、外委柯玉皆战死”。此战之后,义军撤回道口“坚闭不出”。
清军兵分七路**道口,以*轰城,击败滑县、桃源方面增援的义军数千人。未几,道口城破,义军伤亡惨重,城内房屋“全行烧毁”,“尸骸枕藉,盈街满屋”。道口失陷,使得滑县顿失屏障,那彦成迅速调兵至滑县县城,将三个城门围住,只有正北门、西北门因兵力不足难以围困。那彦成惟恐义军弃滑县而走,流动作战,急请朝廷增兵。
司寨之役。
李文成片面地认为,白莲教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不据城池无所固守”,在攻陷滑县后,“高筑雉堞”,“以待他郡接援”,使得清朝统治者可以调动兵力,各个击破义军的据点。
在清军攻克道口直扑滑县后,刘园明率桃源义军八百救援滑县,夜入县城,接李文成出城。李文成已意识到死守滑县毫无出路,遂调义军四千西进,夺取辉县山内的司寨。但李文成等占领司寨,来不及布防,清总兵杨芳等已率兵追至,“进薄司寨,围之数重”。
司寨“背山临川,沟深墙固”,内有“民房三百楹,砖石作墙,纵横高耸,又有碉堡十余座”。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晨,清军向司寨发起攻击,义军据险而守,喋血苦战,“尸如山积”。时至下午,寨墙一角被毁,清军攻入寨内,义军“据险掷石,**齐发,官军死伤甚众”。直至夜幕降临,战斗仍在继续,总兵杨芳下令焚寨,“须臾烟焰蔽天,贼尸塞路,有冒烟突火、焦头烂额而逸者,悉生缚之”。
李文成、刘园明等被困在一碉楼内,杨芳“率众登楼”,刘园明“持刀跃出,击杀兵士数人,官军以长*刺之,园明死”。当清军冲入碉楼时,双腿已残的李文成“举火**”。待火灭烟熄,清军冲入碉楼,只见“李文成头戴网巾,养长发,两股刑伤用膏药敷贴,两臂被焚,肩膊焦烂,左目有伤,面带*筑伤痛。座帐皆毁,惟存方白旗伪书‘大明天顺李真主’七字。是役也,寨内之贼数千,无一人得脱者”。
清漪园滑县陷落。
滑县为古滑州旧治,“城坚厚,外砖、内土、中沙,大*攻之,遇沙而止”,义军“运送口粮峙其中,足支一载”。清军在攻克司寨后,“齐集滑县,昼夜环攻”。清军在“城外连掘地隧十余”,皆为义军发觉,“或水灌之,或濠截之”。于是,杨芳令“佯筑他栅进攻,而潜挖旧隧满实**”。十二月初十,清军退至三里以外,“城西南角雷轰地震,崩裂二十余丈”,义军被“烧、震死千百”,入夜巷战仍在持续。李文成妻张氏“帅(率)兵夜捣官军,三入三出,官军被戕者甚众。滑城破,牛亮臣、徐安国劝张氏“诈作被难妇女出城,张氏云:‘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乃挥刀巷战,击杀数人。阖户自缢,**年十二,亦自刎”。
在此战中,有两万义军遇难,被俘老**女二万,牛亮臣等被生擒,“槛献京师”,至此持续三个月的天理教起义陷于失败。
东北著名的景区有哪些?
东北地区有很多著名的景区,以下是一些值得一去的景点:
1. 长白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火山群之一。
2.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中国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 五大连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群之一,也是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
4. 太阳岛: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上,是一个以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综合性岛屿。
5. 镜泊湖: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境内,是中国最美丽的高山湖泊之一。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目前有7个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天坛、明陵景区、颐和园、北京皇家园林(包括北海、***、圆明园)、香山文化景区。这些遗产包括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皇家园林与文化景观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故宫博物院是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而颐和园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代表之一,集科技成果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其他遗产也各具特色,都是不容错过的旅游景点。
李师师为什么会走红?
分析理由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宋朝改变了沿袭以来的“重农抑商”的策略,让商业逐渐发展起来,繁荣起来的工商业逐渐形成了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在一系列围绕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引导下,宋朝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再者,宋朝吸取前朝教训,大力削弱地方兵权,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文轻武社会风气。文人墨客被推上了贵宾席,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庶民百姓,或是山贼草寇,无不以能吟诗作对而自豪。才子佳人更是花前月下,饮酒作词,无不优哉游哉。
常言“饱暖思*欲”,发达的经济,闲适的生活,把宋朝的**事业也推向了繁荣,能吟诗作词的歌妓就特别受到青睐。**女子不再遭受歧视,反而被**才子们提到了大雅之堂。比如,宋代才子柳永、周邦彦、秦观等,他们的诗词中不乏对**女子的褒奖和赞誉。
李师师不但有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貌,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兼作得一手好诗词,能得到**才子公子王孙乃至皇帝的垂青,就无可厚非了。
二、与北宋皇帝宋徽宗有关
“宋史高标道学名,**天子却多情,安安唐与师师李,尽得承恩入禁城”,这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的诗歌,形象描绘了北宋皇帝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的**韵事。
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有两情相悦温婉**的感人故事,也有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际遇。
宋徽宗乔装易名慕名见到李师师,立刻倾倒于李师师的美丽和高雅气质,着了魔一般日思夜想这位佳人。无奈身为皇帝公务繁忙,出入皇宫不可能那么随心所欲。于是身边的谋士给他献计献策,从皇宫开辟一条地道至李师师的住处。宋徽宗欣喜不已,即命心腹马上行动,这也不是困难的事,不久地道便打通了。宋徽宗与师师约会就方便多了。
按说,皇帝约会**,那是手到擒来小事一桩。宋徽宗却遇到了“撞车”的糗事,与李师师的老相好周邦彦撞到了一起,逼得周邦彦藏到了床下。遇到其他的人也就委屈一下躲过去了,可偏偏是锦心绣口的才子。他洋洋洒洒把所见所闻赋诗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临走留给了李师师。后来又被宋徽宗看到,羞愤交加,欲严惩周邦彦,因为“爱屋及乌”的原因,最后赦免了周邦彦的罪。
看得出来,宋徽宗是个心地善良的皇帝。但他也是个软弱的皇帝,软弱到外敌来了他竟然玩“金蝉脱壳”,把帝位传给年幼的儿子,自己坐在太上皇的位置上继续享乐。但是,外敌的铁蹄并没有因为北宋的软弱和祈求而退却。他和儿子被掳走做了俘虏,演绎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靖康之耻”,他将在茫茫北国度过他的余生。
宋徽宗贴上了“靖康之耻”的名片,载入历史被后人翻阅反省,他的名声自然而然带动了李师师。
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有关
李师师有不卑不亢的个性,她不是那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子。宋徽宗第一次见李师师,就被她超凡脱俗的特质所吸引。
这里有一个疑问,宋徽宗身为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何况区区**女子。他那么喜欢李师师,为何还要劳神掘地道,一纸诏书把她召进宫来不就成了吗?有野史记载宋徽宗曾动过此念头,还封她为“明妃”。怎奈李师师执意不进宫,也许绝顶聪明的李师师,深知后宫的艰难险境,她不想进入虎口。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是倾慕李师师的,在小说中极力的褒奖李师师,他笔下的师师不但美若天仙才华盖世,而且深明大义,能够以国家社稷为重。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斡旋于宋徽宗与宋**来的特使之间,促成了朝廷对梁山好汉的招安,为后来平定叛乱**方腊做出了贡献。
看来,李师师能够走红,且她的故事能够传扬千年,《水浒传》是最强的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