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呼延妙宁 给各位分享中国的国宝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十大巨宝?(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十大巨宝?
1、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中国十大无价之宝之一,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世界上仅此一个的巨大体积青铜器,是中国无价之宝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3、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4、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5、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仿皮囊形银壶,器腹两面均锤出一马衔杯纹,马颈系飘带,昂首扬尾,似作舞状。纹饰鎏金。形制优美,图案别致,制作精工。圈足内有墨书一行:十三两半。6、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目前四方羊尊被视作中国无价之宝之一。7、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原料来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由于其重量过于庞大,所以光运到北京就花费了三年时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玉料抵达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连同玉料一同经水路运往扬州,由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刻完成。8、马踏飞燕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9、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镶金兽首玛瑙杯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10、金缕玉衣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也就是当时只有皇帝君王下葬才穿的玉衣。别看这只是一件衣服,其实它是用2498片的玉片制成,总共重大约一千多克。
中国的动物国宝排名前十名2021?
第一名、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在四川和陕西等地区生活。第二名、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十大国宝动物之一,主要生活在森林山地等地方。第三名、麋鹿麋鹿被称为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在汉朝末年就几乎快要灭绝了。第四名、金丝猴金丝猴一般生活在湖北或者四川以及陕西等地区的森林里面。全身是金色的毛,脸上是白色的,大大的眼睛和大大的嘴巴非常的可爱。第五名、藏羚羊藏羚羊是一种头型比较宽长具有黑色长角的一种珍贵动物。第六名、白鳍豚白鳍豚是一种喜欢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也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
第七名、扬子鳄扬子鳄是一种特有的鳄鱼,也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种鳄鱼品种。世界上现存的数量非常的少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之一。
第八名、白头叶猴白头叶猴是一种比较稀少的动物,分布也是比较的狭窄数量很少,选择仅存的数量数百只。第九名、朱鹗朱鹮是一种生活在中国东部和日本以及朝鲜等地区的一种动物,因为环境的原因这种动物急剧下降。第十名、褐马鸡褐马鸡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头和颈为灰黑色和我们见到的鸡有些区别。生活在华北落叶松森林中。
中国的植物国宝有哪些?
珙桐(gǒngtóng)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洛阳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父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父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
中国有哪些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哪些呢?(1)甘肃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3)山东泰山——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长城 —文化遗产(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文化遗产(6)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文化遗产(7)安徽黄山——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自然遗产(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自然遗产(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自然遗产(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文化遗产(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14)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15)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16)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17)山西平遥古城——文化遗产(18)云南丽江古城——文化遗产(19)西藏布达拉宫——文化遗产(20)北京天坛——文化遗产(21)北京颐和园——文化遗产(22)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重庆大足石刻——文化遗产(24)皖南古村落——文化遗产(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清西陵——文化遗产(26)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文化遗产(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文化遗产(28)云冈石窟——文化遗产(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自然遗产(30)吉林***王城,王陵及墓葬——文化遗产(31)**历史城区——文化遗产(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33)中国安阳殷墟——文化遗产(34)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35)开平碉堡与古村落——文化遗产(36)福建土楼——文化遗产(37)江西三清山——自然遗产(38)山西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
中国艺术和文物的三大国宝?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隗宝,而迄今为止现世的大多数文物基本都进行过修复工作,但也有部分文物,就算是现代科技都无法还原,我国存世的三件“国宝”,惊艳四方却已失传。

一:西汉直裾素纱襌(dān)衣
1972年,素纱襌衣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当即就轰动了文物界。素纱襌衣除了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是以素纱为面料,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方孔平纹而成。
素纱襌衣通身重量仅49克,薄如蝉翼,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也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我国的丝绸自丝绸之路开辟后走向世界,并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中国在古代也被西方国家称之为“丝国”,不过现代工业丝绸很少有百分之百全蚕丝产品。
秦汉时期,素纱是作为夏服和衬衣的一种十分流行的衣料,也是最为轻薄的织物,不过也因其独特织造工艺,因此自古以来便是上层社会消夏名贵衣料。
素纱襌衣出土后,也有研究所进行过复制,但最出色的复制品也有49.5克,用时13年,其他方面更是不能比拟,因此素纱襌衣也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丝品,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二: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属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土于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其器形分三部分,上部分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部分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部分则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
“蛋壳陶”是后世对其的称呼,因陶杯为泥质黑陶,杯壁厚度均匀,如同蛋壳一般薄,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故而得名。蛋壳黑陶杯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现今不论陶艺人的技术有多精湛,也无法复制出了一个与“蛋壳陶”一模一样的陶杯。

三:西汉“见日之光”镜
该面铜镜形状正圆,半径3.7厘米,直径7.4厘米,整体净重约50克。虽然模样看上去与一般铜镜没有什么不同,但当阳光照到镜面上,反射后投影到墙壁上,壁上的光斑中便会显现出铜镜背面的图案和铭文,这也是“见日之光”镜最奇特的地方,因此又称“透光镜”。
另外铜镜背面花纹的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不过“见日之光”镜传到宋代时,其制造技艺便失传了,此后再无人能创造出一件完全相同的铜镜出来,该铜镜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