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甘向柔 给各位分享无菌操作用物包括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无菌技术准备用物?(无菌技术准备用物清单)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无菌技术准备用物?

最大号盘一个,大号盘一个(双巾铺盘),中号盘一个(单巾铺盘),无菌巾包,无菌物品包(无菌碗一个),无菌方盘一个(内置止血钳一把,小药杯一个),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筒,启瓶器,无菌敷料缸内置无菌纱布,无菌溶液(0.9%氯化钠),磨口瓶架及装75%乙醇的磨口瓶,无菌棉签,弯盘一个,记录纸两张,抹布两块,笔,手快速消毒液。

举出手术室的五种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准备用物?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区域和无菌物品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卵圆钳:钳的柄部有两环,使用时手指套入环内,钳的下端(持物端)有两个小环,可用以夹取刀、剪、钳、镊、治疗碗及弯盘等。由于两环平行紧贴,不能持重物。三叉钳:结构和卵圆钳相似。不同处是钳的下端为三叉类,呈弧形向内弯曲。用以夹取盆、盒、瓶、罐等较重的物品。镊子:镊的尖端细小,使用时灵巧方便。适用于夹取棉球、棉签、针头、注射器、缝针等小物品。

无菌操作规范?

1、操作前准备 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准备,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无菌 工作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用无菌持物镊取用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3、无菌物品保管 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 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物品的使用要求?

(1)贮物罐、盘

①取物时,拿起容器盖平移离开容器,内面向上置于桌面上或内面向下拿在手中,拿盖时手不可触及盖的内面及边缘。

②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器械,物品取出后应立即盖严。关闭时,盖子应由后向前覆盖整个容器口。

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2)贮槽

从贮槽内取物时,应将盖子完全打开,以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有哪些?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  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10、操作完毕,从手套口翻转向下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无菌药品生产操作人员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1.1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佩戴首饰,勤(理)洗发、勤洗澡、勤换衣。  1.2不得将手表和各种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入车间。  1.3不得穿洁净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车间。  1.4有皮肤切口或伤口的工人不得继续从事洁净室里的工作。  1.5严禁在车间内吸烟、吃零食及做其他有碍卫生的活动。  2.遵守洁净区人员进出规定  2.1未经体检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  2.2有发热、流行感冒、痢疾、皮肤伤口或感染等病症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  2.3未经批准和无人陪同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  2.4进洁净区人员须经更鞋、换外衣(换鞋)、洗手、再穿戴洁净工作服、帽、口罩、手消毒、烘干、缓冲走廊(风淋室)才能进入净化车间。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  2.5一切人员进入洁净区必须遵守规定路线,不准改变。  2.6人员离开洁净区时要按与进入洁净区相反的路线顺序进行。  2.7按自己的编号正确穿戴工作服、鞋、帽、口罩,不准拖穿鞋或赤脚穿鞋,下班后着装对号挂钩、鞋入柜。  2.8洗手按“七步洗手法”进行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手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秒以上。  3.工作中应遵循的卫生准则  3.1上班操作前,各操作人员必须在中间库领取新洁尔灭消毒液对工作台进行消毒,用酒精对工作用具擦拭消毒,操作中每1-2小时用酒精或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一次。
  3.2工作中因上厕所或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之后必须洗手消毒。
  3.3工作时间禁止闲谈,不准窜岗或在别的车间逗留。
  3.4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人员不准化妆、佩戴饰物。
  3.5不准在室内赤脚穿鞋或拖穿,不要在室内**、换衣。
  3.6不**聊天,不得摘下口罩和包饰(交谈或呼吸);严禁面对生产区咳嗽和打喷嚏,避免不了可面对回风口,避开工作区。
  3.7不在洁净室内作非工作事项或不正确的行为。
  3.8不在洁净室使用错误的擦布或清洁工具。
  3.9传递窗或缓冲门不得同时打开两边。
  二)
  一、“人”是制药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污染源
  也是“混淆”和“差错”的最大的风险源
  药品生产的风险主要在于 “污染、混淆和差错”
  药品生产的风险因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原辅料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工艺规程、操作SOP”。
  外源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员”带来的风险。
  “人”是最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二、人员带来的风险因素
  1、人员本身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
  2、人员本身的卫生习惯
  3、人员本身的健康问题
  4、人员的言行举止规范
  5、人员的生产操作规范
  6、**失败无法防止人员对环境的污染
  7、硬件防护措施失效无法防止人员本身带来的污染
  8、洁净区人数过多
  9、洁净区人员操作动作过多过繁琐
  10、操作人员的动作幅度过大带来粒子污染
  11、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手消毒
  12、穿越无菌生产区域净化死角而被污染
  13、呆在A级洁净区时间过长
  14、不当的操作导致环境、设备、药品的污染
  15、人体表面新陈代谢带来微粒和微生物污染
  人员进入洁净区采用工衣包裹的方式来隔绝人体污染源与环境、药品之间的污染。
  三、洁净服本身带来的风险因素:
  1、人体污染源在**过程中操作不当污染无菌服
  2、环境在**过程中污染无菌服
  3、地面在**过程中污染无菌服
  4、人体所需的隔离方式(连体、外罩、帽子、手套、口罩等)
  5、材料性能(编织特性、纤维类型、无菌性、抗静电性等)
  6、款式和缝制要与人体匹配,过于宽松出现污染物排放的缝隙
  7、舒适性,过紧人员穿着不舒服,行动不方便
  8、多次清洗、灭菌后有磨损脱落物
  9、工衣破损,阻尘效果不好,无法阻隔人体的污染
  10、灭菌后被二次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和产品
  11、管理不当,已穿/未穿/已清洗灭菌/未清洗灭菌交差污染
  12、清洁、消毒、灭菌及更新、包装、储存、发放过程污染
  13、轻微破裂无法肉眼观察,会引起操作污染
  14、手套太紧,容易出汗,有可能带来污染
  15、手套的后处理很关键,内部污染物较多
  16、口罩太宽松,口腔中污染物会随气流进入环境
  17、口罩过滤效果不好,不能阻隔口腔中污染物
  18、布太厚太密,操作人员呼吸不畅
  19、材质不好,本身脱落物较多
  20、口罩的重复使用灭菌问题
  洁净服的款式、隔离方式、颜色……
  要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能够有效阻挡人体污染物。
  一般区、D级区、C级区、B级区
  洁净服对人体污染物仅仅是“有限”的防护
  人员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才是保证人员不对洁净环境与药品产生污染的有效措施。
  四、人员健康管理
  新入职员工均应体检合格,入职后经过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在职员工每年体检一次,健康状况随时汇报,并建立健康档案,以保证药品生产质量。
  1、传染病、精神病以及体表有外伤的患者不得参加车间各岗位的生产工作。
  2、残疾人员不得参与自己无法胜任的岗位工作。
  3、色盲、色弱人员不得参与自己无法胜任的岗位工作。
  4、对产品过敏人员不得参与相关岗位的工作。
  5、对溶剂过敏人员不得参与使用溶剂岗位的工作。
  6、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7、当员工发现自己不适合该岗位工作的健康问题时,应主动向班组长或车间负责人报告。
  8、岗位人员、管理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现员工不适合该岗位工作的健康问题时,有义务主动向班组长或车间负责人报告。
  9、在生产质量活动中通过对物料检验检测或环境监控异常所引起原因调查发现的员工健康问题,应进行偏差处理和产品质量回顾。
  五、岗位资质确认
  1、编制各岗位资质确认表,各岗位的相关基础知识培训。
  2、与岗位SOP要求、岗位操作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
  如:工艺规程、工艺模拟验证、无菌行为规范等。
  3、员工应经过培训并了解、熟悉或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
  所有的SOP。
  4、需掌握的SOP应纳入资质确认的考核范围。
  5、经考核与最后的资质确认,才能允许上岗操作。
  六、员工培训
  1、新员工完成公司入职培训。
  2、车间对新到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培训,签字确认岗位说明书。
  3、指定车间人员对员工进行GMP基础知识、车间安全消防知识、相关GMP法规指南的培训。
  4、填写《人员资质确认表》,确认员工应接受的理论知识、实操培训等各个模块及SOP清单,并明确培训和资质确认要求完成的时限和考核方式。
  5、指定岗位培训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岗位SOP、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
  6、每一单项模块培训结束,应进行单项考核,考核形式分为
  提问、笔试、实操、简评等方式进行。
  7、转岗员工可以根据原岗位和新岗位的不同要求确定培训需求表。对原岗位已完成的培训和技能考核可不再重复。
  七、人员进入洁净区一般要求
  1、禁止患流行感冒、痢疾、皮肤病、眼科疾病或其它传染病以及开放性创口的人员进入生产洁净区。
  2、禁止携带个人生活用品、电子产品、书刊杂志等与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入生产现场。
  3、凡进入洁净区的人员禁止化妆和佩戴饰品,如有化妆和佩戴饰品者必须先在总更洗手和洗脸卸妆,并摘取饰品。
  4、禁止携带食品饮料等进入车间。
  5、进入A/B、C和D级的人员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及考核。
  级别 培训项目
  C、D**理论及实操、微生物知识等
  A、B**理论与实操、微生物知识、无菌行为规范等
  6、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计划进入洁净区人员表》,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人员按计划进入洁净区。
  7、计划以外的人员需要进入洁净区时,应填写《非计划人员进入洁净区申请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
  8、所有人员进、出洁净区都需填写进、出洁净区记录。
  9、进入车间前必须确认各洁净级别人数,不得超过验证过的最大人数。
  10、外来人员如需进洁净区,进入洁净区之前,应填写《外来人员进入洁净区申请表》,并交质量保证部批准后,由生产人员或QA人员引导,按文件规定的要求进入车间,且不得进行直接接触设备的操作及其它可能影响洁净区环境或产品质量的行为或活动。
  11、维修人员、校准人员、QA人员、管理人员进入洁净区,也应严格遵守车间所有相关的SOP。
  八、人员进入B级区
  1、进入B级区的操作人员需要先经过人员进出DC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在DC级洁净区工作半年以上。
  2、参加B级区必须的培训及考核,经批准后允许参加工艺模拟或培养基模拟灌装。
  3、工艺模拟或培养基模拟灌装结束后,根据培养基灌装和工艺模拟的结果,确定允许进入B级区名单,并经QA批准,该操作人员可**进入B级区进行相应操作。4、对于在B级区进行生产操作的人员,至少每年参加一次培养基灌装或工艺模拟。
  5、进入B级区人员应满足《健康管理》规定,健康状况应符合条件要求,不得患有传染病、精神病、体表有伤口等,并且通过D/C级培训。
  6、只有经过B级**资质确认合格的员工才能进入到B级区进行操作。
  7、离岗6个月以上的无菌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应重新进行B级区**资质确认。
  8、在工作中发现无菌**不规范的员工,应重新进行B级区**资质确认。
  进入B级区资质培训要求
  车间安全管理
  微生物基础知识
  人员进出各级别洁净区 SOP
  无菌行为规范
  物料进出各级别洁净区SOP
  无菌灌装工艺模拟验证
  无菌API工艺模拟验证
  考核合格并经过**确认,才拥有进入B级区资质
  九、人员洁净区注意事项
  1、不要将个人的手机手表首饰佩饰带入洁净区
  2、不要化妆或者使用容易造成洁净区污染的护理用品
  3、工作服(手套/头罩/眼罩/鞋套)必须有效阻挡人体污染物
  4、不得用手开关门,要用背部或者肘部,最好是非接触式
  5、任何操作应尽可能轻缓,幅度要小,避免对气流的扰动
  6、手指接触培养皿取样,手消毒
  7、生产操作时候,不得落手接触药品,身体任何部位应尽可能绕开产品上空
  8、打开或者盖上培养皿是不得使身体任何部位经过上空
  9、触摸屏操作或者按键操作应使用手指背部
  10、物品洒落地上不要拣起来使用
  11、工作服尽量不接触墙面、设备,任何时候不得接触地面
  12、接触药品前必须手消毒
  13、尽可能不要讲话
  14、站姿、坐姿、操作……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
  进出无菌洁净区管理要求参考
  一、制度基本要求
  1.对违反洁净室管理制度的员工进行记录在案并通报批评,并纳入到月度考核中去,屡教不改着公司可予以辞退(具体罚则详见《奖惩制度》)。
  2.洁净室内,未经许可,严禁带入与工作无关的视听、**器材、书报杂志、笔、纸、食品等,不得用手机照相。
  3.进入洁净室前脱去生活外套、鞋,放入**柜规定位置。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有哪些?

1、环境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2、无菌操作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5、取无菌物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6、无菌操作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