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胡之竹 给各位分享古人使用的茶具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茶具如何用?(古代的茶具)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茶具如何用?
1、苦节君——香竹风炉,盛行于宋代。以精细毛竹搭配制成的方形煎茶风炉,以耐高温的泥土搪其内,用以防其炙燃。苦节君者,谓其虽每日受火焰炼炙,仍以其素有贞心雅操而能自守也。
2、 云屯——泉缶·淘制容器,以盛煎茶用之泉水。
3、 乌府——盛木炭竹篮,为煎茶之资。
4、 水曹——即瓷缸或瓦缶,以其贮存清水,供泛涤器具之用。
5、 鸣泉——煮茶罐。宋代以后改用点茶法,所以用罐或铜瓶煮茶或点茶。
6、 滤尘(沉垢) ——古茶洗,为煎茶前用以洗茶器之用具。
7、 分盈——水杓,即《茶经》上所说之水则,则以量水之斤两。
8、 执权——准茶秤。每煎茶一两,用水二斤(或二升)。
9、 归洁——竹筅帚,用以涤壶。
10、递火——铜火斗,用以搬火。
11、降红——铜火筷子。
12、国风(或名团风) ——湘竹扇,用以发火。
古舍茶具怎么使用?
古舍茶具的使用方法1.盖碗的使用方法: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2.茶挟的使用方法: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3.茶针的使用方法: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4.茶杯的使用方法: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5.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6.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7.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8.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1、简述茶具的起源与演变?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有关“茶具” 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汉魏以前,食具、酒具、茶具通用,至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具从食器中逐渐分离出来。中唐以后,茶具开始快速发展,当时已形成了浙江的越窑、河北的邢窑等著名陶瓷茶壶、茶碗产地。宋代在瓷茶具的形制方面,由唐时的碗或瓯改成盏(或称盅),宋代全国有五大名窑。元代茶具生产的最大成就是景德镇创烧的青花瓷声名鹊起。明代以后,流行的饮茶方法是散茶“撮泡法”,茶具的瓷色尚白,器形贵小,当时宣德产的一种俗称“鸡心杯”的白釉小盏非常著名。明代正德年间后,江苏宜兴用五色陶土烧成的紫砂壶开始流行,人们除了喜用青花及白釉茶具外,更以宜兴所产紫砂壶为高雅。清代陶瓷茶具的生产,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最为繁荣,制品精巧华丽,技艺达到了空前水平。
茶具用什么成语形容?
【成语】: 冰壑玉壶【拼音】: bīng hè yù hú【解释】:壑:深沟。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出处】: 唐·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窦侍御》:“窦侍御,骥之子,凤之雏,年未三十,忠义俱,骨绠绝代无,炯如一段清水出万壑,置在迎风露寒之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