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夏宛林 给各位分享回族有哪些风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各省回族习俗?(回族的特殊风俗)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各省回族习俗?

信仰***教,食**肉等。

**和汉族有什么风俗?

各省回族习俗?

**不吃猪肉,把主奉为自己的神,汉族有春节 中秋节 等节日。

26个民族的风俗?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
少数民族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节、圣母圣诞节等。
  44、鄂温克族:敖包会、那达慕、米阔鲁、春节等。
  45、德昂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
少数民族的节日
  46、保安族: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7、裕固族:因信仰**教格鲁派(黄教),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传统节日除“点格尔汗”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还有春节。
  48、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等。
  49、塔塔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50、独龙族:卡雀哇(独龙语,皇节之意)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
  51、鄂伦春族:主要有春节,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
  52、赫哲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等。
  53、门巴族:“达娃觉尼巴洛沙”、“达娃当巴洛沙”和“雀可节”(即望果节)。
  54、珞巴族:藏历年、洞更谷*木节、旭独龙节等。
  55、基诺族:特毛且(过年)、新米节等。

云南回族习俗?

1、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2、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3、各地回族婚礼大致的程序为请媒人提亲、说色俩目,插花、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1、食物禁忌。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2、服饰衣着。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3、婚礼习俗。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比较一致的程序是请媒人提亲、说色俩目,插花、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回族喜欢吃什么?

回族饮食:日常食品居住在城市的回族,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或配腊**肉吃,还有的老人喜欢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较简单的家常菜,如莲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丝、醋溜西葫芦、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酱等。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长面、捞面、笼面等,也吃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散居在各地农村、山区、牧区的回族,其饮食习俗多受居住地的影响。例如宁夏南部山区的**,以土豆、荞麦、莜麦、糜子、豌豆为主食,新疆阿尔泰地区**吃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受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居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带的**,主食与藏民一样,吃青稞、豌豆、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统计,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达60%多,而其他品种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经过回族人的制作,都会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国人也是一吃为快,好不留恋。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欢吃甜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阿拉伯穆斯林妇女生下小孩后,用蜜汁或椰枣抹入婴儿口中,才开始哺*;宁夏回族婴儿出生后,也有用红糖开口之俗。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宁夏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给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三是在菜肴中**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肉,这和***教的饮食思想有关。***教倡导食用**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猛兽之肉。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说“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教所倡导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谓“佳美的食物”,马坚先生解释说,就是纯洁的、可口的、富于营养的食物,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以羊为例,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同时还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日常饮品**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西北东北或西南,也无论是城市乡镇或农村,只要到回族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首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酽茶。回族很讲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备有成套的各式各样的茶具。过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壶,一般都是银和铜制做的,形式多样,别具一格,有长嘴铜茶壶、银鸭壶、铜火壶等。现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壶、盖碗或带盖瓷杯,煮茶多用锡铁壶,夏天讲究用紫砂壶。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始于唐代,相传至今,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消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刮几盅盖碗茶。回族人还把盖碗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或举行婚礼等喜庆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敬茶时还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打开,放入茶料,冲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表示这盅茶是专门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给主客。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一则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二则是促使冰糖融解。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主人敬茶时,客人一般不要客气,更不能对端上来的茶一口不饮,那样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

回族春节习俗50字?

回族的春节风俗习惯开斋节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其他民族称其为“**过年”。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早晨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备有白米、白面、羊肉、油茶、白糖、茶叶等有营养的食品。对回族来说最重要的节日是开斋节,但春节仍然是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依然保留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春节习俗。扫尘“扫尘”也在这个时候拉开序幕。扫尘就是打扫家里的尘土。选个晴好的天气,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要打扫一遍。每到这个时候,就要起个大早,把家具该搬得搬出来,该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来。让屋里空徒四壁,好拿着大扫帚在墙上,屋顶挥来挥去,把一年的尘土都打扫干净。吃饺子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请阿訇**大年三十不贴春联,除夕夜也不放鞭*,请阿訇则是大多数家庭必做的事情,由于一个村里一般只有一所清真寺一个阿訇,很多人也会选择把请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后。(阿訇,意为“教师”、“学者”,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是全面执掌清真寺教务工作的穆斯林,重大节日有的**会请阿訇到家里诵经祈祷,**家中红白喜事常邀请阿訇来主持料理,也负责屠宰回族各家反刍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