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长孙凌悔 给各位分享常用农业器具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列举春秋战国以来农业和手工业的代表性生产工具(春秋时期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哪些进步)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列举春秋战国以来农业和手工业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并简单说明其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耕牛,铁器铁农具 铁锄、铁斧、铁铲、铁犁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导致了井田制瓦解。
促进 了战国封建土地形式的产生,从而为有*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打下了物质基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耧车和曲辕犁,翻车是水动力的,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
中国古代农业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请从农具灌溉工具耕作技术三个方面?
1)铁犁(汉代:大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最重要大发明——铁犁。第一次的出现可能是在公元前4世纪,在汉代由当时的朝廷推广开来,成为了那时很受欢迎和常见的农耕工具。这项发明最重要的就是开发出了一个可调节的支柱,用来改变刀片和梁的距离,可以精确的调节犁地的深度。这项技术一直被大家所忽略,在17世纪引入英国和荷兰,使得当地的农产品量大幅提升,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工业**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2)深探钻井(汉代:大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就拥有了神经钻探这项技术,钻孔深度可以达到**4800英尺(约1.5公里)深处。他们当时搭建的钻孔平台外形,以现在我们的眼光,即使你不是一个专业的工程师也能一眼看出他们在做什么! 吊臂将钻头调离到距井180英尺的高度。钻头下叠放着许多中间空心的石盘(形状类似甜甜圈),作用是固定钻头的下落方向(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导管。麻绳把钻头捆住,以便在钻头深入地里后可以通过吊臂再次拉起来。他们就是用这样的钻井技术在**寻找天然气,并通过天然气来烧制蒸发卤水得到盐巴。虽然我没有证据确定欧洲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一技术,但是在美国,第一次有记录的采用深钻技术是在1820年的西弗吉尼亚州。3)播种机(汉代:大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播种机能够使种子被放到同一深度的土壤下,而且被埋起来。如果没有播种机,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还在靠双手来把种子放入土内,浪费时间
“耒”和“耜”各有什么用途?
从农业的产生来看,最初人类发现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固定的植物来获得果实,于是农耕 应运而生,最初刨地的方式是用手。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把石、木打磨或削尖后并辅以 一定的长柄就制成了最古老的农具。“耒”和“耜”是我国夏商时期广泛使用的耕作工具。“耒”是个象形字,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是犁的前身。“耒” 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都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考古学家认为,耜是一种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 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 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 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在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耒”和“耜”的记载。如《说文》中:“耒,手耕曲木也。” 《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后汉书•章帝纪》中有:“耒其柄,耜其刃。” 可见,“耒”和“耜”是古代早期农具,产生比犁要早。耒主要指这种农具的柄,耜 则更多指农具的前端用于翻土的部分,最初为木或骨制,后改为青铜和铁器,相当于今天 所说的“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