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惠陵的所在地,此处除了埋葬汉昭烈[汉昭烈,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皇帝刘备,甘夫人和穆皇后也葬于此。惠陵陵寝由多个建筑组成,恢弘大气,陵墓的四周还建有围墙,从时间上推测,应是道光五年修缮,上面还刻有刘备的谥号。
2、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3、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拼为yǐ dé fú rén,指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的行为准则[人类的行为看起来复杂多样、变化莫测,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整个社会又井然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向前发展。],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4、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5、刘备弘毅宽厚[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知人待士[知人待士,拼音 zhī rén dài shì,意思是指对待人的态度好,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ǎi zhé bù náo,意思是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一种观念形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