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景安卉 给各位分享保密介质有哪些作用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有什么作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有什么作用?

主要管理涉密系统中的文件传输,普通u盘只可单向导入,对涉密专用U盘可实现文件导入导出的管理,并带有专用接口。

涉密信息移动存储介质可以在限定的涉密计算机范围内使用。是对还是错?

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系统有什么作用?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可以在限定的涉密计算机范围内使用。这句话是对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主要是指用于记录、存储、拷贝国家涉密载体信息的移动硬盘、软盘、磁带、光盘、U盘、存储卡等磁、光及半导体介质载体。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不得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间交叉使用。

保密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为加强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设备与介质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保密局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一、涉密信息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与介质等安全设备的采购,应实行业务归口部门进行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发放。在具有资质的单位和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范围内采购。二、应选用国产设备,非安全保密产品应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保密需要,优选国产设备;不得选用国家保密部门禁用的设备或附件。三、计算机**防护产品应优先选择国产产品,并须是经**机关批准的;密码产品应获得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批准,其他安全保密产品(如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电磁泄露发射防护等)应获得国家保密部门的批准。四、涉密信息系统中所采购、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应要求查验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检测证书原件,以验证其真实性。五、应由专人负责对供货方交付的货物进行验收,验收时应对产品型号、数量、配置、检测证书等进行严格核对。六、设备及介质领用前,应由指定的或负责的部门统一注册和登记,再分发到各使用人使用,禁止使用个人设备违规接入系统。七、涉密设备及介质的安装、运行和安全操作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国家保密部门的有关规定。八、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中“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的要求,加强设备和介质的外出携带管理,防止出现被盗、被毁以及失泄密等情况。九、对需要携带外出的涉密介质,应进行必要的审批和登记,明确携带责任人。检查介质上只存有与本次外出相关的信息。归还的设备和介质应进行信息清除处理,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相关保密规定和标准。十、保密设备或介质禁止违规外联行为和外接使用。严禁将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等)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十一、严禁未经许可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介质和电子设备接入涉密系统。十二、严格限制从互联网将数据拷贝到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信息系统:确因工作需要的,存储设备及介质在接入前应经过计算机**与恶意代码检查处理。十三、拷贝涉密信息外传、上报必须按程序审批;严禁私自拷贝涉密信息并带离工作场所。十四、严禁将个人具有存储功能的电磁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带入重要涉密场所。十五、外来设备须经信息办、保密办进行相关检查、审批后,方能授权接入涉密信息系统。十六、建立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资产管理清单(台帐),注明设备资产的使用人、安全责任人、安全分类以及资产所在位置;定期进行清查核对。十七、所有设备均应根据所承载信息、软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标识和分类,重要设备应进行重点管理。十八、重要介质的借用、拷贝、收发、传递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严格落实登记签收制度,在收发、传递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保密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十九、所有涉密设备和涉密介质均应落实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使用人,并签订管理使用协议书,落实安全责任,明确责任主体。

非密载体介质有哪些?

纸介质涉密载体是指传统的纸质涉密文件、资料、书刊、图纸等。光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激光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CD、VCD、DVD等各类光盘。电磁介质涉密载体包括电子介质和磁介质两种。电子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电子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各类U盘、移动硬盘等;磁介质涉密载体,是指利用磁原理写入和读取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磁盘、软磁盘、磁带等。密品是直接含有国家秘密信息的设备、产品等。这种设备、产品有的可以通过外观观察获得国家秘密信息,有的则需要通过一定手段进行测试或相关数据资料分析获得国家秘密信息。

哪些行为不符合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不符合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要求的是:随意交由他人使用;通过普通快递邮寄;在互联网计算机和涉密计算机中互用。根据保密宣传月活动警示语、移动存储介质保密十项禁则、计算机及网络保密十项禁则、保密行为十不准规定:一、移动存储介质保密十项禁则1.禁止涉密介质在非涉密网络及计算机上使用。2.禁止用非涉密介质存储处理及传递涉密信息。3.禁止涉密介质在涉密与非涉密机间交叉使用。4.禁止在无安全和保密措施场所存放涉密介质。5.禁止邮寄托运涉密介质或随意携带传递出境。6.禁止擅自处置涉密介质改作非涉密介质使用。7.禁止个人购置或他人赠与介质作为涉密介质。8.禁止涉密介质交给非涉密或外单位人员使用。9.禁止自行销毁私自留存或赠与他人涉密介质。10.禁止涉密计算机硬盘格式化后作为非密介质。二、涉密人员保密行为十不准1、不准将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给无关人员;2、不准将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移动介质接入互联网;3、不准用非涉密计算机传真机处理传输国家秘密;4、不准用非保密移动电话普通电话谈论国家秘密;5、不准携带涉密载体回家或在家中处理国家秘密;6、不准携带涉密载体探亲访友或至工作无关场所;7、不准在个人著述或公开的信息中涉及国家秘密;8、不准私自复制留存遗弃或向他人出借国家秘密;9、不准私自将国家秘密带出国境或参加涉外活动;10、不准擅自接受媒体采访或私自与境外人员交往。三、保密行为十不准1.不准将工作中知悉的秘密泄露给无关人员。2.不准将涉密计算机或存储介质接入互联网。3.不准用非涉密计算机传真机处置涉密信息。4.不准私自复制留存遗弃或向他人出借密件。5.不准私自将密件带出境外或参加涉外活动。6.不准携带密件回家或在家中处理涉密信息。7.不准携带密件探亲访友或至工作无关场所。8.不准在移动电话普通电话中谈及涉密事项。9.不准在个人邮件著述或公开的信息中涉密。10.不准在接受媒体采访或在发布信息时涉密。四、计算机及网络保密十项禁则1.禁止涉密机及专网自行连接内网互联网等任何网络。2.禁止涉密机上使用非涉密介质或随意下载涉密信息。3.禁止涉密机及专网连接多功能一体机等非指定设备。4.禁止涉密机启用蓝牙红外或接用无线互连功能设备。5.禁止涉密机擅自安装各类软件或系统升级补丁程序。6.禁止将涉密机交由非指定单位进行检测维修及销毁。7.禁止自行处置涉密机改作非涉密机或丢弃借售捐赠。8.禁止在非涉密机及网络上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密信息。9.禁止在无安全保障设施处存放使用涉密便携计算机。18.禁止未经审批携带涉密便携机出入国境或公共场所。

保密管理本质?

我国保密管理的本质特征是*管保密。坚持*管保密,关键是贯彻落实保密工作方针政策,这就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进行转化,需要依靠制度和法治来具体实现。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征。实现国家秘密的有效治理,只有靠制度办事,遵循法治方式,才能建立国家秘密治理的长效机制。保密工作需要注意:1、要遵守保密法规,不将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给无关人员。2、要遵守上网规定,不将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移动介质接入互联网。3、要注意信息安全,不用非涉密信息设备存贮处理传输国家秘密。4、要注意通讯安全,不用非保密移动电话普通电话谈论国家秘密。5、要做到公私分明,不携带涉密载体探亲访友或至工作无关场所。6、要遵守保密制度,不携带涉密载体回家或在家中处理国家秘密。

纸质涉密载体采用什么方法销毁?

销毁纸质涉密载体,应当采用焚毁、化浆等方法处理;使用碎纸机销毁的,应当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碎纸机;送造纸厂销毁的,应当送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厂家销毁,并由送件单位二人以上押运和监销。纸介质涉密载体是指传统的纸质涉密文件、资料、书刊、图纸等。

保密技术防护专用系统基本功能?

“三合一”保密安全管理系统由软、硬件两大部分组成,通过在受控主机上安装代理程序与部署***(硬件),对受控主机的USB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授权认证管理与审计,对受控主机可能的信息外泄渠道进行封堵。对信息通过USB移动存储设备向涉密计算机传输进行物理层的单向控制,有效防止涉密信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反向地流入USB移动存储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摆渡木马”等**软件对涉密信息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