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孩子带路。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旅游,要试着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
2、坐在前面。如果不是对号入座[《对号入座》是S.],就坐在最前面,不论是开会、听课、看演出,都坚持这样做,培养孩子敢为人先[《敢为人先》是2008年11月1日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韵斐、章茜。]的意识。
3、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力所能及,成语,读作lì suǒ néng jí,意思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的事情。“自己把鞋穿好”、“把电视关上”、“把杯子递给爸爸”、“帮妈妈把门打开”……日常生活中把一些小事交给孩子,鼓励他**完成,常常会使孩子信心倍增。自信源于能力,要让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
4、正视别人。经常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
5、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昂首挺胸[昂首挺胸意思是抬起头,挺起胸膛。],两眼看向远方,经常有意识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6、暗示孩子不一般。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是由李晨阳作词、作曲并且演唱的一首歌曲。],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
7、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让孩子参与到家中某些事情的决策,如去超市购物时征求他的意见:“你看哪一个盘子漂亮?”“要买哪个价位的牛奶?”等等,主人翁的感觉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在参与家庭决策的过程中,能锻炼孩子判断力与做事能力,进而对自己做出进一步的肯定,增强自信。
8、遇到挫折安慰孩子。即使遇到最大的失败,如高考落榜[高考综合分数(高考分数加上奖励分数)没有达到当地最低录取分数线或达到当地最低录取分数线由于志愿填报失误导致没有被大学录取,以致不能到大学继续接受教育就叫做高考落榜。],也不能用严厉教训或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
9、找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这不仅对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优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励,天才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枯萎。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
10、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犯错误。父母如果对孩子隐瞒大人也会犯错误的**,孩子就会很难接受自己犯错,或者在一件事没做好时自暴自弃[自暴自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bào zì qì,意思是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出自《孟子·离娄上》。],这样孩子永远也不会牢固地树立自信心。